
妈妈和男朋友陪伴陈超越完成捐献
2025年11月17日上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中心内,阳光透过窗户洒在病床上。漳州高新区纪工委干部陈超越安静地躺着,血细胞分离机正在平稳运行,从她的血液中提取出珍贵的造血干细胞。
4个多小时后,采集顺利完成,一袋凝聚着希望的“生命种子”被小心封装,由专人紧急送往千里之外,输注给一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这是漳州市第29例、漳州高新区第2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也是今年漳州市的第5例。
一次献血时的选择
九年后开花结果
时间回溯到2016年春天,还是大学生的陈超越在校园献血车上第一次接触到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我记得特别清楚,献血表格上有一个不太起眼的选项,询问是否愿意加入中华骨髓库。”她微笑着回忆,“当时志愿者解释说,只需要多留10毫升血样,就能成为一名潜在的捐献者。我想了想,虽然配型成功的概率很低,但万一能救人一命呢,就在那个小方框里打了勾。”这个看似随意的选择,却在9年后开花结果。
这份善举背后,藏着她深植心底的回馈之情。“小时候家里经历困难时期,是政府部门和爱心组织的帮助让我们渡过了难关。在一次受助家庭代表发言时,我曾郑重承诺:‘我会尽自己所能服务社会、报答社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那个瞬间,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从惊诧到坚定
平凡人的英雄之旅
回忆起接到配型成功通知的那一刻,陈超越形容“像中了百万分之一的大奖”。“去年第一次初步配型成功时,我简直不敢相信。后来没了音讯,我觉得隐隐担心,又有点遗憾。这次确认配型成功,我的第一反应是激动,接着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
她特别喜欢一位博主说过的话:“每个平凡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英雄叙事。”“现在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不需要超能力,只需要在别人需要时伸出援手,就能成为别人生命中的英雄。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像在书写自己的人生故事时,也为别人的故事续写了新的篇章。”
用科学化解担忧
用陪伴温暖旅程
为了这次捐献,陈超越做了充分准备。“我在高分辨配型前,查阅了大量资料,看了很多捐献者的亲历分享。知道整个过程和献成分血差不多,是通过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不需要穿刺骨髓,心里的顾虑就打消了大半。”
她的善举起初让家人有些担忧。“妈妈最担心会影响我的健康。我找来科普视频和她一起看,还分享了其他捐献者的故事。渐渐地,她从担心转为支持,并且陪我一起来捐献,那种温暖给了我很大力量。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都非常支持,让我安心休养,这份理解让我特别感动。”
生命的馈赠
我们都是血脉相连的“亲人”
陈超越想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受捐者说:“世界真的很奇妙,我们可能从未相遇,却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成为血脉相连的‘亲人’。生命有时很脆弱,但它更有着惊人的韧性。愿这份‘生命种子’在你体内生根发芽,带给你重新开始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握着希望,奔赴各自精彩的未来。”
陈超越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更多人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这不仅是帮助别人,也是丰富自己的人生。当你看到自己的一份善意可能挽救一个生命时,内心会充满前所未有的力量和温暖。而且现在的捐献技术已经很成熟,通过外周血采集,恢复很快,并不会影响健康。”
从大学时代那个不经意的勾选,到9年后躺在采集床上为陌生人送去新生希望,陈超越用一场跨越近十年的生命履约,完美诠释了平凡人如何用爱心和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故事。
☉漳州融媒记者 周杨宁 王琳雅 通讯员 余学贤 文/供图
责任编辑/邹挺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