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下披新绿 菌上生“黄金”
——文峰镇南霞村探索“柚+菌”生态农业新模式

南霞村村民正在将杏鲍菇菌棒埋入土中
初冬时节,平和县文峰镇南霞村的蜜柚林下却绿意盎然,一场盘活闲置空间的“生态革命”正在悄然推进。村民们在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指导下,将杏鲍菇菌棒按5厘米间距精准埋土、覆土、浇水、盖草,每个环节一丝不苟。这是当地首次大规模试种林下杏鲍菇。
“杏鲍菇生长周期仅半个月左右,与蜜柚长周期种植形成互补。”现场技术员介绍,每个菌棒可产菇1斤多,按当前每斤3元多的市场价计算,这片试验基地将为村民开辟稳定增收新渠道。更具生态价值的是,出菇后的菌棒废料可直接还田,有效中和当地偏酸性土壤,为蜜柚生长提供优质有机肥,实现“种菇养地、柚菇共生”的循环效应。
“以前柚树林下空地都闲着,现在既能收菇赚钱,又能改良土壤,真是一举两得!”正在劳作的村民林大爷擦着汗珠,满脸期待。南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荣亮表示,若试种成功,将及时总结经验在全村推广,让“柚+菌”模式成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引擎,“让每一寸土地发挥最大效益,让村民腰包更鼓”。
☉漳州融媒记者 刘婧
通讯员 林金连 文/供图
责任编辑:许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