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春“不打烊”
——芗城区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交出“力度+温度”答卷


近年来,芗城区检察院以创新破解难题,以温情守护成长,用“家庭教育指导”筑牢根基,用“协同攻坚”破解困局,用“阵地创新”普及法治,交出了一份有力、有温度的未成年人保护答卷。该院“以家庭为支点、以科技为助力、以阵地为依托”的创新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该院获评“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家庭赋能
打造家庭教育指导“芗城样板”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与“第一防线”。近年来,芗城区检察院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核心切入点放在家庭层面,将家庭教育指导融入保护全流程,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从“问题应对”转向“源头预防”,取得了显著成效。
“星级家长”评选激发主动性。在校园内,芗城区检察院联合区教育局、区妇联等单位,在漳州新城学校开展“星级家长”评选试点工作,并在该校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亲子读书沙龙、法治宣传、专家育儿培训、趣味亲子游戏等活动常态化开展。“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学校的事,参加‘星级家长’活动后,才明白孩子叛逆是我少了倾听。”林女士在“五星家长”表彰仪式上的感慨发言,代表了众多家长的思想观念转变。学校组建“父亲联盟”,建立“参与打分、评级表彰”机制,“五星家长”家庭可优先参加夏令营、参与部门活动。据介绍,至今已评选出近六百名五星家长,家庭教育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校外家庭教育同样关键。针对涉案的未成年人,芗城区检察院联合区妇联在该院未检工作中心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站,由区妇联派驻家庭教育指导师志愿者团队,通过个案跟踪与定期团体指导,为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提供精准帮扶。采用家庭教育小讲堂、亲子沙盘、互动游戏等形式,帮助家长修复亲子关系、掌握科学教育方法。2022年来,已为96个涉案未成年人家庭开展指导,解决亲子沟通问题30余个,成功帮助30户家庭修复亲子关系。
“检察官+N”帮教
为涉案家庭“量身定制”修复良方
针对涉罪未成年人家庭,芗城区检察院推出“检察官+N”多方跟踪帮教机制,为每个家庭“量身定制”修复方案。
日前,芗城区检察院未检检察官收到了来自小彩的微信消息,她分享了自己大学生活的照片和喜悦的心情:“检察官姐姐,大一的课程很多,我的生活很充实,我很开心。”
时间回到2023年9月,高二的小彩因涉嫌盗窃罪被移送审查起诉,那时的她眼神空洞、迷茫,当问到她与父母的关系时,她沉默不语——这并非个案,未检检察官调研发现,不少涉罪未成年人存在家庭沟通障碍。
针对小彩的情况,芗城区检察院启动“检察官+N”多方跟踪帮教机制,组建专属团队:检察官负责梳理家庭监护漏洞,向小彩父母制发《督促监护令》,明确“每天至少陪伴1小时、每月与学校沟通1次”的硬性要求;司法社工每周上门走访,引导小彩参与社区敬老服务——在养老院陪老人读报纸、教老人用手机看视频时,小彩第一次感受到“被需要”;家庭教育指导师则为小彩母亲开展“一对一”辅导,从“如何倾听”到“如何肯定孩子”,甚至细化到“避免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改用‘妈妈知道你有自己的想法’”。
这种“精准滴灌”的帮教模式,让小彩逐渐找回自信。2023年年底,她重拾搁置多年的美术爱好,母亲主动为她报名辅导班;2024年高考,小彩以超出艺术类本科线40分的成绩被省内高校录取。2025年,芗城区检察院以点带面,将个案中探索建立的“检察官+N”多方跟踪帮教机制推广适用到未成年人相关案件中,针对涉罪未成年人,结合个案特点,组建由“检察官+司法社工+心理专家+春蕾安全员”等人员组成的帮教队伍,走进每个涉罪未成年人家庭,倾心做好帮教工作,共同帮助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今年来,共帮教涉罪未成年人153人次,通过帮教成功帮助重新就业4人,帮助重返校园1人,重返校园后考上大学1人。
协同攻坚
破解未成年人保护“老大难”
家庭教育指导筑牢了家庭根基,但落户、性侵救助等“老大难”问题涉及多部门,单打独斗难以解决。芗城区检察院牵头联合公安、民政、卫健、妇联等部门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同步”协同机制,破解跨部门难题。
2025年5月,芗城区检察院联合区妇联等成功办理的保障弱势妇女儿童权益案获评福建省检察机关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优秀案例。这是芗城区检察院协同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部门形成合力,成功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缩影之一。2022年年初,芗城区检察院接到春蕾安全员反映,小妍是养父陈某2011年拾捡的女童,因当年拾捡手续不全,落户问题搁置十年有余,导致她无法办理医保,小妍因此遭受同学嘲笑。小妍的养母多次联系相关部门却因“证据不足”碰壁。
2022年1月,社区春蕾安全员反馈后,芗城区检察院启动“困境未成年人救助预案”,牵头召开协调会,明确“分工补证、同步推进”方案:派出所重新走访固定证言、发布寻亲公告排除被拐可能,社区出具证明抚养关系,检察机关开展送法入校,妇联指派心理专家做好小妍的情绪安抚。2022年7月,小妍顺利办理非亲属落户,还同步申请低保。以此为契机,芗城区检察院联合区教育局、芗城公安分局开展“无户未成年人排查行动”,为其他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完成落户。
在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中,芗城区检察院将“协同”延伸到“源头防控”与“被害人保护”两端。探索“科技+监督”模式,推进未成年人医疗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今年来与漳州市人民医院对接接收未成年人就诊信息800余条,通过模型碰撞排查出风险信息19条,涉及14名未成年人,其中4件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侦查,未发现医院未履行强制报告义务情况。
阵地创新
让法治教育从“枯燥”变“有趣”
解决家庭保护问题与跨部门难题后,未成年人保护还需筑牢前端法治教育防线。传统“展板+讲座”模式很难吸引青少年。2023年5月,芗城区检察院联合多部门打造“沉浸式”法治教育阵地,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让法治知识“活”起来。
走进芗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主展厅五大功能区各有侧重:“知法”区梳理“法与国家”关系,用动漫视频宣传与未成年人成长息息相关的几部重要的法律;“守法”区,用个案法治微电影剖析“法与个人”联系;“学法”区结合未成年人成长各个方面,解读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法律常识;“用法”区设置趣味答题、法治飞行棋游戏、法治灯谜等互动项目;“六大保护”专区以视频呈现芗城区各相关部门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的做法。辅助功能室里的家庭教育指导室和心理辅导室,为有需要的家庭和青少年提供专业支持。基地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多媒体触控屏实时更新宣传视频,采用文字、图片、微电影、互动游戏等多元形式,让法律知识“可看、可玩、可学”。学生小陈说:“以前听法治课会走神,现在玩游戏就记住了知识。”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法治教育吸收率大大提升,不少外县区学校专程前来学习。
为打破时空限制,芗城区检察院同步推进“线上+线下”联动。线上开发“法治教育基地云端展厅”,联合共建部门制作《预防校园欺凌》《预防性侵自我保护》等专题视频,学生和家长通过微信公众号可随时观看。线下宣传活动亮点纷呈,今年“六一”前夕,党组书记、检察长张文锋以法治副校长身份走进漳州市天宝中学,结合案例引导学校加强法治教育;今年来,“小芗子”法治宣讲团队深入13所学校,开展专题讲座,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受教育学生超9400余人。
下一步,芗城区检察院将继续深化“检察+多部门”协同机制,优化法治教育基地功能,深化涉案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让每一名未成年人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让“守护青春”的承诺永不打烊。
⊙漳州融媒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张小勤 文/供图
责任编辑/洪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