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房是指由单位或国家分配给个人居住的房屋,只有居住的权利,不能进行买卖。这是因为公房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而不是作为投资或交易的工具。

然而,随着房改政策的出台,个人可以购买公房的产权,将其变成房改房或已购公房,从而具备了买卖的条件。在出售公房时,所有产权共有人必须同意并在签订房产买卖合同时到场。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情况下是禁止出售公房的。比如,购买公房时低于房改政策规定价格且没有补足房价款的;住房面积超过规定标准且未按规定退回或补足款项的;擅自改变房屋使用性质的等等。
具体的公房买卖流程如下:
1. 签订买卖合同:公房承租人与公有住房权属人或受托人签订《公有住房买卖合同》。
2. 过户审核:公房当事人凭《公有住房买卖合同》和相关资料向房地产交易核心办理交易过户审核手续。
3. 购房手续:在通过审核后,公房承租人凭《公有住房买卖合同》和过户审核表等资料向公有住房权属人办理购房手续,并交纳购房款和首期房屋维修基金。
4. 变更登记:公房承租人凭过户审核表和相关资料向房地产登记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申领房地产权证。
5. 房屋维修基金:凭登记处出具的通知,向原公有住房物业管理部门办理房屋维修基金。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中还需要缴纳相关税费和保证金,并遵守当地的规定和政策。
公房在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买卖的,但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流程和限制条件。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有关公房买卖的人们。
买卖公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