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老街巷邂逅前沿科技,历史保护正翻开全新篇章。漳州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通过构建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孪生体,为这座承载“唐宋古城、明清街区、民国风貌”的古城,量身打造了一份永不失传的“数字基因库”。这一创新实践,让漳州古城的“数字守护”成为测绘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
nload="try{ImageUtils.loadImage(this, 600,338)}catch(e){};" src="/cms/pages/20669963236930006/images/640.webp%20%288%29.png" title=" ">
漳州古城及周边区域模型全景
毫米级建模:
为历史建筑立起“数字孪生档案”
面对古城内“唐宋格局、明清街巷、民国风貌”的复杂历史肌理,测绘院技术团队创新采用“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组合,启动对千年古城的“精细化建档”。通过“一栋一档一建模”的精细作业,为古城历史建筑搭建起完整的数字基因库。这些毫米级精度的数字孪生模型,成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核心依据,让珍贵文化遗产告别“脆弱易逝”的困境。
nload="try{ImageUtils.loadImage(this, 600,389)}catch(e){};" src="/cms/pages/20669963236930006/images/640.webp%20%289%29.png" title=" ">
历史建筑番仔楼三维模型
时空大数据:
架起历史与现代的“对话链接桥梁”
“数据从不冰冷,要让它‘活’起来支撑保护决策。”这一理念,正是漳州古城保护的技术创新内核。依托自主研发的实景三维时空大数据平台,测绘院将不同年代的历史影像、地形图、建筑测绘图精准叠加至同一时空坐标系,建成漳州古城“时空大数据中心”。目前,该技术已在古城房屋征收、风貌管控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保护决策从“经验判断”全面迈向“数据支撑”。
nload="try{ImageUtils.loadImage(this, 600,365)}catch(e){};" src="/cms/pages/20669963236930006/images/640.webp%20%2810%29.png" title=" ">
历史建筑漳南道巷1号(灯谜艺术博物馆)三维模型
智能防护网:
为历史建筑筑牢“安全保护屏障”
历史建筑的安全存续,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测绘院通过构建“动态监测—智能预警—靶向修复”的闭环消防安全防护体系,为古城织密安全防线。烟雾传感器24小时不间断监测环境,浓度异常即触发预警;三维激光扫描定期为建筑“全面体检”,精准捕捉结构细微形变;结合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建筑点云数据,既能识别现有裂缝隐患,更能预测未来5-10年的病害发展趋势,让保护工作从“被动补救”升级为“主动预防”。
协同共护:
让数字技术浸润“文化传承温度”
“保护不是封存,而是让古城‘活着’传承。”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测绘院技术团队在数据采集阶段便主动对接文史专家,反复核验每栋建筑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确保数字模型既具“技术精度”更含“文化温度”。这种“技术支撑+文化传承”的协同模式,正是漳州古城保护的“成功密码”。作为技术核心力量,测绘院始终在“政府主导、技术支撑、公众参与”的机制中搭建桥梁,让数字技术真正服务于“漳州味、闽南风、老街情”的活态延续。
未来,漳州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将继续以“技术为笔、数据为墨”,深耕倾斜摄影、实景三维等技术在历史文化保护领域的应用。不仅要守护好漳州古城的“千年记忆”,更要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数字化保护输出“漳州方案”、分享“测绘经验”,让更多“活着的遗产”在数字时代绽放璀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