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海峡资源报》刊发文章《“沉睡土地”升级“产业高地”——华安经济开发区盘活10年闲置土地小记》。文章聚焦闲置土地盘活实践,从“政府收储+国企盘活”的创新模式,到定制化改造旧厂房、引进龙头企业形成“1+7”产业矩阵,全景展现开发区如何让“沉睡”土地苏醒,为全市闲置土地处置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华安经验。
nload="try{ImageUtils.loadImage(this, 800,1137)}catch(e){};" src="/cms/pages/20668131258520000/images/640.webp.png"  title=" ">
“沉睡土地”升级“产业高地”
——华安经济开发区盘活10年闲置土地小记
■ 蔡亚群 叶斯俊 赖永旺
日前,笔者走进位于华安经济开发区的美尼斯智能家居跨境电商产业园看到,6栋灰白色的钢结构厂房静静矗立,生产车间内,智能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忙碌组装即将销往全球的智能家居产品;在设计研发区,年轻工程师正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海外客户实时沟通。
10年前,某机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这片406亩的土地上建设产业园,6栋总建筑面积8.17万平方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后因生产工艺与环保问题,建设戛然止步,导致已建厂房闲置,部分土地没有开发建设,成为华安县的一块“心病”。
2023年10月,此地块成为华安县低效用地再开发攻坚项目之一,华安县委、县政府采取“政府收储+国企盘活”的模式,对未建的191.9亩土地进行收储。2024年,通过招商,其中的94.2亩未建土地引进宏秉丞(漳州)金属制造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建设6栋多层标准厂房,总投资10.6亿元;165.8亩已建用地连同厂房和48.3亩未建土地由县国企漳州华开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收购,改造后出租给宏秉丞公司。
“对旧厂房,我们根据产业特性进行定制化改造,植入智能化设施,满足企业现代制造需求,再出租给宏秉丞公司,与该公司新建的厂房进行统一经营招商,建设美尼斯智能家居跨境电商产业园。”华开资产运营公司负责人介绍。如今,传统工业空间已蜕变为现代化生产研发基地,原有空间被合理分割,建设智能化生产线、产品展示与电商直播区和研发设计中心,优化功能布局后,提升了空间利用效率。
依托美尼斯这一龙头项目,该产业园创新打造“制造+电商+外贸”多元业态,已吸引7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形成“1+7”产业矩阵。一家新入驻的五金配件企业负责人表示:“我们看中的正是这里的产业协同优势,从原材料到成品,再到跨境电商销售,整个链条都在园区内完成,极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目前,在原有的未建土地上,4栋4-5层标准厂房已经封顶,其中2栋正在装修。“项目的再开发,土地盘活、集约利用,新建部分容积率达到2.35。全面投产后年营业收入将超12亿元,年创税3000万元以上,带动就业近千人;同时,实现从传统机械制造向高端智能制造跨越。”华安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