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老顽童”奏响“青春之歌”

来源:漳州新闻头条  时间:2025-10-30   作者:吕芙蓉

核心提示:一群平均年龄接近70岁的老年人组成的清欣乐团,在漳州古城绽放光彩——

  一群平均年龄接近70岁的老年人组成的清欣乐团,在漳州古城绽放光彩——

  “老顽童”奏响“青春之歌”

  清欣乐团在漳州古城演出

  10月25日,一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悠扬旋律在古城街巷里响起。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办的“秋韵和鸣 乐享重阳”主题活动在此拉开帷幕。作为中心重点培育的银发文艺团队,漳州老干部活动中心乐团(清欣乐团)当天带去了四个节目:器乐演奏《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和《花好月圆》,引得台下观众纷纷跟着一起哼唱;独唱《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和二重唱《幸福中国一起走》,更是让台下掌声连成片。

  鲜少有人知道,当天这支赢得满堂喝彩的乐团,其实是今年1月才依托中心平台“重生”的“新面孔”,而组成它的,是一群平均年龄接近70岁的“老顽童”。

  差点“散伙”的乐团

  遇上“不肯放手”的团长

  “不仅要感谢常英勇团长的牵线,更要感谢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支持,我们这些老伙计才能有机会继续演奏热爱的音乐。”乐团副团长李扬波在活动结束后感慨道。1952年出生的李扬波曾在部队文工团工作,是漳州民乐圈的“老资格”,2011年他参与组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沙风韵民乐团,最高峰时成员达40余人。

  可几年前,沙风韵乐团却遇上了“坎儿”。“场地要维修,没地方排练不说,有些老伙计身体不好,慢慢地就来不了了。”李扬波回忆,最困难的时候,乐团排练凑不齐几个人,大家心里都不是滋味。

  就在沙风韵乐团濒临解散时,李扬波遇到了常英勇。“老李,来清欣乐团吧!咱们一块儿干!”时任清欣乐团团长的常英勇热情相邀,很快促成了两个乐团的合作。今年70岁的常英勇年轻时也在部队文工团从事文艺工作,2014年退休后牵头成立了清欣乐团,虽只有十余名成员,却也是漳州民乐团里的活跃团队。

  “我会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长号等乐器,对音乐的热爱贯穿了我的一生。”常英勇说,他的乐团之前常年在自家露台排练,演奏场所随着人员增加愈发显得局限。转机出现在两个乐团决定合并后——在成员的提议下,他们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表达了加入意愿,中心不仅快速响应,还第一时间为乐团协调了专属排练场地,解决了最关键的“落脚”难题。“中心的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也让合并后的团队有了‘家’的感觉。”

  2024年1月,重组后的漳州老干部活动中心乐团(清欣乐团)正式成立。沙风韵乐团的大部分成员加入,加上原清欣乐团的骨干,19人的队伍凑齐了完整阵容。“13个男同志,6个女同志,其中6位负责歌唱,是标准的民乐团配置。”常英勇拿着成员名单骄傲地说:“你看,低音提琴、大提琴、二胡、中阮、笛子、琵琶等,该有的都有了!”

  合力解难题

  背后藏着最深的热爱

  “刚合并的时候,最头疼的是‘配器’问题。”常英勇说,民乐演奏讲究声部协调,一首曲子得有主旋律、伴奏、低音支撑,可重组后的乐团,却连一份完整的配器谱都没有,“大家只会拉主旋律,没有低音和打击乐配合,听着就像‘白开水’,没味道”。

  转机出现在李扬波带来的专业配器方案上。令人惊喜的是,他手中竟握有一百多首配器乐谱,这一大批乐谱如及时雨一般,瞬间解了乐团当时的燃眉之急。有了合适的乐谱,大家演奏起来愈发顺畅,渐入佳境。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接踵而至。配器里所需的低音提琴,乐团里竟无人拥有。这种乐器体型庞大,不仅团里没人具备,而且大部分成员也不会演奏。“这乐器个头这么大,咱们团里没人有,大部分人也不会操作,总不能让这些精心准备的谱子沦为‘摆设’吧?”常英勇为此犯了难。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毅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自己购买一把低音提琴。要知道,一把低音提琴售价高达1.6万元,仅一个琴盒就要1000元,但为了乐团的长远发展,常英勇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出手购置。

  如今,这把低音提琴就放在中心提供的排练室里,每次演奏都少不了它。“除了低音提琴,排练室里的打印机、吸音棉、地毯,也都是我陆续配置的。”常英勇笑着说,打印机是为了打印乐谱,吸音棉能减少噪音,地毯是怕大家搬乐器滑倒,都是小事。可团员们却不觉得这些是“小事”:“常团长对乐团的事都记在心里、特别大方,大家说来集资,他总是摆摆手说他来安排就好。”

  乐团的大提琴手王震路,不仅是常英勇的得力助手,也是乐团里的“大忙人”。他除了负责声部演奏,还主动担起“后勤主任”的活儿:“每次排练要搬乐器,我就联系货车;出去演出要订盒饭,我就提前询问大家的口味;有时候聚餐,我负责结账记账,都是顺手的事。”这些“顺手的事”背后,也离不开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的支持——乐团提出的乐器存放、演出服装协调等需求,中心都会第一时间对接解决,让团员们能专心投入音乐创作与表演。

  “其实哪有什么单方面的付出,是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乐团成员们纷纷表示,你补配器的缺,我添乐器的空,他做后勤的活,中心搭平台、解难题,这份团结里的互帮互助,这份心甘情愿的付出,正是对民乐最朴素也最动人的热爱。

  重阳舞台上

  奏响不老“青春之歌”

  10月25日的“九九重阳”演出,是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乐团(清欣乐团)今年参加的第二场大型活动,也是中心“银发人才培育计划”的重要展示环节。为了这次演出,乐团提前好几周就开始排练,每周两次的排练,大家从没缺席过。

  “有成员有关节炎,排练的时候站久了腿会疼,还是坚持拉完每一首曲子;有的成员家里有小孙子要带,还是各方协调,再赶过来排练。”常英勇说,团员们的热情,让大家的凝聚力更强,而中心也全程为排练提供场地保障,还安排工作人员对接演出流程,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

  演出当天,古城的舞台不大,却挤满了观众。当《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的前奏响起,中阮声率先切入,竹笛的旋律随后跟上,低音提琴轻轻托底,整个曲子一下子就“活”了起来。“我拉二胡的时候,看着台下的观众,有的跟着节奏点头,有的拿出手机拍照,心里特别高兴。”李扬波说,《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这首歌有他们这代人的回忆,唱的是大家的心里话,每次伴奏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又年轻了。

  对于乐团的未来,常英勇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想多排一些老百姓喜欢的曲子,也想在中心的支持下走上更大的舞台,给更多的人演出。”他说,乐团里的老伙计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只要还能拉得动、唱得动,就一直把民乐演下去,让更多人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而这一想法,也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丰富银发生活 传承文化根脉”的理念不谋而合——中心正计划将乐团作为重点团队,推荐参与更多市级文化活动,为成员们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

  夕阳西下,古城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漳州老干部活动中心乐团(清欣乐团)的成员们收拾好乐器,有说有笑地走出舞台。秋风里,他们的笑声与舞台上仍未消散的民乐声交织在一起,那乐声里没有岁月的沧桑,只有对生活的热爱、对民乐的坚守,以及一首永远不老的“青春之歌”。

  ⊙漳州融媒记者 李润 通讯员 李青 文/供图

责任编辑/洪乐敏

 
标签: 漳州九龙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