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一位退役消防兵的23载“火焰蓝”情缘

来源:漳州二手房最新挂牌信息  时间:2025-11-12   作者:吕芙蓉

核心提示:一位退役消防兵的23载“火焰蓝”情缘

  一位退役消防兵的23载“火焰蓝”情缘

  ——探访漳州那座“可以玩”的消防文博馆

  罗佳圭向来访的学生团体讲解消防器具的演变历史

  在漳州高新区一座3000平方米的现代厂房内,推开大门,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清代消防唧筒、民国消防水车、上世纪的红漆消防车……上千件消防老物件静默伫立,空气里混合着历史尘埃与金属机油的气味。在第34个全国消防日前,记者走进这座由退役消防老兵罗佳圭用23年时光与执念构筑的消防文博馆。

  这里从不要求“安静参观”。孩子们的惊呼、VR设备的运行声、户外射水训练的指令此起彼伏。“消防知识听十遍,不如亲手做一遍。我这里,就是个能‘玩’明白的大课堂。”馆长罗佳圭说。

  为流逝的消防史安一个家

  罗佳圭,浙江衢州人,2000年入伍,扎根龙岩消防支队23载。入伍前学汽车修理的他,在部队找到了毕生的舞台——消防装备技师。终日与扳手、螺丝为伍,他练就了特种车驾驶与故障排除的过硬本领,拥有三十余项国家专利,被战友誉为“装备神医”。

  漫长的消防生涯中,他始终怀揣一份“消防情结”,有意识地收集消防邮票、海报等历史印记。随着藏品渐丰,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芽:为这些承载记忆的物件建立一个家。

  2023年退役后,罗佳圭随漳州籍爱人于此安家,也将创办文博馆的梦想带到了漳州。他依托多年积累的渠道与人脉,系统性寻觅已退出历史舞台的消防车辆与装备,馆藏规模快速扩充。

  “很多东西可遇不可求,看到了,就尽力收过来。”他坦言。馆内一角的老式消防车,若非他及时收藏,恐已在拆车厂化为尘埃。

  “生是消防人,死是消防魂。”正是这份融入血脉的执着,让他在退役后依然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消防事业。“是这些老物件在牵线,为后人拼凑出消防事业的完整年轮。”

  让安全知识在体验中扎根

  为筹建专业场馆,罗佳圭走访了国内多家消防博物馆。在北京中国消防博物馆,他站在宏伟展厅中若有所思:“这里的藏品很震撼,但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回到漳州,他豁然开朗:消防知识不应束之高阁,而应走进日常生活。

  2024年9月,这座别具特色的公益消防文博馆在漳州高新区正式开放。馆内陈列从清代唧筒、民国水枪到现代救援装备的千余件实物,不乏难得一见的国外早期设备。开馆仅两月,便获授高新区“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当地热门打卡地。

  互动体验区最让人流连。VR灭火体验区里,孩子们戴VR眼镜,持模拟灭火器,在虚拟火场学习灭火;室外训练场上,小学生轮流体验射水打靶,水柱命中靶心时欢呼阵阵。“太酷了!我终于知道消防员叔叔是怎么灭火的了。”一名刚体验完VR灭火的小学生说。

  “看着孩子们从好奇,到体验后的兴奋,再到真正掌握知识,这就是建馆的意义。”罗佳圭介绍,馆方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差异化内容:幼儿园孩子学基础逃生,中小学生则需掌握灭火器使用等初级技能。

  目前,他正推进真火实训区建设,计划采用耐火材料打造模拟火场。届时,学生将在专业指导下,于安全前提下体验真实灭火过程。开馆半年来,通过小程序预约参观者已超2000人次,该馆正逐步成为漳州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安全教育实践基地。

  让应急知识“带得走用得上”

  在文创展区,一个小小的消防员玩偶便让人驻足。“它的背包设计源自真实装备,连肩带细节都一模一样。”罗佳圭向参观者介绍。这里的产品,从橡皮、铅笔到定制奖杯、消防车模型,多由他亲自参与设计。

  涉足文创,源于一个发现:“市面上的消防主题产品很少,我们想做些能让老百姓带得走、用得上的东西。”如今,这些带着“火焰蓝”元素的产品已走向全国:定制奖杯成为消防比武的特别奖品,印着安全标识的文具走进学生书包,消防车模型被爱好者收藏。

  但他的视野仍在拓宽。“接下来要从‘消防文创’升级到‘大应急文创’,融入森林防火、地震逃生、急救知识。”他解释,“大应急”涵盖森林消防、矿山救援、民间救援等多领域,未来馆内文创与科普教育都将围绕此理念全面升级。

  在他的构想中,文博馆未来不仅要教会灭火,还要传授止血包扎、结绳逃生等更全面的安全技能。“就像我们的文创产品,最终目的是让安全知识变得可亲可感,真正融入日常。”

  回首23载消防生涯,罗佳圭对“火焰蓝”精神理解深切:“即使离开灭火一线,我们依然想用另一种方式守护这座城市。”如今,他正通过一件件文创、一次次安全体验,让这份守护以更温暖的方式延续,在更广阔的应急安全领域点亮更多人的安全意识。

  ⊙漳州融媒记者 许文彬 通讯员 邵爱霖 汪德全 文/图

责任编辑/许意斌

 
标签: 漳州九龙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