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县实验小学作为福建省首届课改基地校、福建省文明校园,以“生命成长教育”为核心,创新“党建引领+特色育人”模式,将“三带工作法”“金玉兰争章”融入“2+N”课后服务项目,用多元课程、个性选择、家校协同打造学生成长新天地,为县域小学课后服务提供可复制的“实小方案”。
下午四点半,县实验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如约开启:足球场上,孩子们追着足球奔跑传球;乒乓球馆里,球拍击球声清脆悦耳;文化长廊中,葫芦丝的婉转旋律缓缓流淌;合唱室里,整齐嘹亮的歌声响彻走廊。孩子们眼神明亮、神情专注……这生动的画面,正是学校“2+N”课后服务项目的日常缩影。
学校围绕“让每个生命成长都精彩”的办学理念,构建“2+N”课后服务体系。“2”指基础托管,由118名语数教师进班辅导作业,并结合跳绳操、跑操增强学生体质;“N”为特色课程,打破班级限制,开设科普、文艺、劳动、阅读等4大类55项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为推进因材施教,学校实行差异化服务。三至六年级推行“走班制+校级精品社团”,千余名学生可自主选择书法、合唱等项目;一、二年级则邀请百余名家长参与“家长走班”,协同开发花样跳绳、艺术插花等课程,构建家校共育桥梁。
同时,学校还创新实施“金玉兰争章”评价机制,将学生参与社团、完成劳动、互助行为等纳入网格化积分,有效激发积极性。不少学生为集齐奖章,主动参与阅读分享、科学探究等活动。
党建是学校特色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支部带领、党员带头、队员带动”的“三带工作法”,党员教师牵头组建精品社团,少先队严抓课程质量。一年多来,学生获奖超500人次,学校获评“福建省文明校园”等称号。
学校还以党建为纽带拓展服务外延,2025年暑期联合县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设计实践类创新作业。目前,“党建+课后服务+争章激励”模式已成为县域教育样本,南靖县小学课后服务现场观摩暨教育教学提质增效会议在该校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