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平和“95后”教师黄蓝瑩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来源:漳州新闻  时间:2025-09-09   作者:吕芙蓉

  平和“95后”教师黄蓝瑩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

  从讲台到采集室,她用行动上了一堂“生命课”

  经过4天的动员剂注射,黄蓝瑩(右二)成功捐献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近日,福建省肿瘤医院的采集室里,黄蓝瑩望着血细胞分离机缓缓流淌的血液,轻声读着患者家属的感谢信:“感谢您用生命种子为我点亮希望……”

  三个循环后,200多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装入恒温箱,即刻启程飞往千里之外。这位来自平和县的“95后”中学语文教师,由此成为中华骨髓库第20946例、福建省第536例、漳州市第28例、平和县第4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与一名素未谋面的血液病患者“血脉相连”。

  “入库时我以为这辈子都没机会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回想起6月那个午后,黄蓝瑩仍觉得像一场奇妙的巧合——连续错过两次陌生来电后,第三次电话铃响时,她按下了接听键。“红会工作人员说初配成功,我当场懵了。”她笑着比喻,“这大概就是命运的指引吧。”

  公益初心

  “顺便”成就大爱

  黄蓝瑩的公益初心始于闽南师范大学。2017年,作为校红十字会成员的室友韦雯青常拉着她去献血车值班。两人曾一起在中山公园和校园献血点献血,并约定共同登记加入中华骨髓库和遗体捐献志愿者行列。“那时觉得献血、入库就像‘顺便’做的事,路过献血车就上去,填张表多抽一管血。”黄蓝瑩说,“没想到七年后的今天,这个‘顺便’的决定真的救了一个人。”

  这种“顺便”的心态贯穿了捐献全程。接到高分辨配型通知时,她正从厦门返回平和的路上,便顺手在漳州下车,约朋友吃饭时“顺便”完成配型;体检通知来得突然,她不得不中断杭州的旅行计划,连夜赶回漳州。“当时在杭州玩得正开心,但红会说患者病情紧急,我立刻买了第二天最早的动车票,差点没赶上。”她调侃,“这大概是我最不‘顺便’的一次,但为了生命,值得。”

  就连在捐献前接受为期4天的动员剂注射时,黄蓝瑩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她笑着说:“骨头酸得就像小时候的生长痛,头晕乎乎的也像感冒了一样,不过我就一边打着吊瓶补钙,一边追剧,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份松弛感,源自她对科学的信任。她认真地说:“我查过资料,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微小,而且是可以恢复的,但却能救人一命。”

  然而,黄蓝瑩的捐献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她把低分辨配型成功的消息告诉母亲时,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母亲心疼地说:“你带高三那一年,累得瘦了20斤,去年又刚从车祸中痊愈,身体哪能再经受这样的折腾?”面对母亲的反对,这位语文教师没有选择与母亲争辩,而是用行动默默回应。她瞒着父母完成了后续的捐献流程,同时还不忘向朋友们科普捐献知识。她反复强调:“我查过资料,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身体的伤害微小且可恢复,但却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如果有一天我的亲人需要帮助,我也希望有人能伸出援手。”

  这份理性与真诚打动了身边人。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王培玲全程答疑解惑,市医院体检科护士用笑容缓解她的紧张,平和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林跃忠专程陪她前往福州,福建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管理中心和肿瘤医院的医护人员更是体贴入微。“连采集时身体酸麻,都有护士守在床边调整补液速度。”黄蓝瑩感慨,“这些善意像流水,滋润了每一个环节。”

  最让黄蓝瑩感动的是肿瘤医院医生的承诺:“在患者和你之间,我们必须首先保证你的健康。”这句话,让她彻底放下顾虑。

  生命课堂

  传递希望火种

  当捐献的针头缓缓拔出,黄蓝瑩望着窗外的天空,忽然明白:有些“顺便”的选择,终将成为照亮他人生命的光。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她早已悄悄规划,要把这段特殊经历搬进课堂——届时,捐献证书上的烫金字样、感谢信里的恳切文字,都将成为最生动的教材。

  “公益从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每个普通人‘顺便’就能做的事。”黄蓝瑩总想起最初的起点,“就像我当年陪室友值班时那样,顺手献了人生第一次血。或许我的学生里,也会有人某天路过献血车时,因为我曾经上过的课而停下脚步。”

  这份善意的传递里,少不了舍友韦雯青的身影。捐献期间,已成为班主任的韦雯青特意从工作地赶来福州,陪她度过采集前的时光。“她白天批改试卷,晚上陪我聊天,第二天还和我一起去血站献了血,正式加入骨髓库。”她欣慰一笑,“我们当年的约定,终于完整了。”

  如今,黄蓝瑩的生活已恢复如常。微博里,她写下:“可能人做好事时全世界都会让路——台风天离开杭州时万里晴空,厦门暴雨延误却未误体检,连体检时生啃菜叶子的担心都是多余。”

  对于未来,黄蓝瑩没有宏大的计划,只有朴素的愿望:“希望更多人了解,加入中华骨髓库只需填表多抽一管血,而退出也随时可以。”她更想告诉所有犹豫的人,不必害怕被强迫,但请别在受捐者清髓后反悔。

  在这位语文教师看来,生命教育无需华丽的修辞,只需真实的讲述。如今,黄蓝瑩再度踏上那方熟悉的讲台,台下几十双清澈的眼睛里,或许正悄然种下希望的种子。

  ⊙漳州融媒记者 王琳雅 文/供图

责任编辑/洪乐敏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