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刘航毅:以青春歌声 向历史致敬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25-09-05   作者:吕芙蓉

  天安门广场3000人合唱团中有漳州小伙

  刘航毅:以青春歌声 向历史致敬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9月3日的天安门广场前,伴随着军乐团的演奏,《松花江上》《在太行山上》《保卫黄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经典曲目唱响。漳州青年刘航毅作为广场合唱团男中音声部的一员,用歌声追忆烽火岁月,把中华儿女的不屈和希望转化成音符,唱进每一位国人的心里。

  这支广场合唱团由从首都40所高校选拔出的3000人组成,是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刘航毅作为中央音乐学院2022级的本科生,骄傲地成为其中一员。

  《松花江上》是九三阅兵暖场合唱曲目中的第一首。作为土生土长的闽南人,如何理解并演绎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的悲愤情怀?排练中,刘航毅反复咀嚼歌词的深意,领悟其中的精神内核。“当我了解了很多抗战先烈的故事后,再唱起这些歌曲,仿佛跨越时空,与历史中的奋斗者同在,这也是合唱这种形式能带给我的情感力量。”

  从“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唱到“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再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演唱中,刘航毅脑海中不断浮现出那些从小耳濡目染的家乡英雄的故事。从抗日先烈高捷成、李林到“四有书记”谷文昌,他体会着不同时代奋斗者血脉相连的使命,和合唱团的成员们用同一种声音,唱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苦难觉醒到浴血抗争、再到走向胜利的壮阔历程。

  长达三个月的集训中,每天近8小时的站立与歌唱,成为刘航毅这个暑期的常态,而音乐专业学生的身份也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训练。“演唱时的情绪、气息都要经过精心打磨,让声音‘精益求精’。”据刘航毅介绍,合唱团成员还需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展体能、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各方面的训练。无论是北京日复一日的烈日炙烤,还是全要素演练时突如其来的滂沱大雨,他始终保持着零缺席的记录,牢牢守住了自己在合唱团中的位置。

  正式演出当天,置身全球目光汇聚的天安门广场,唱响第一声的紧张与兴奋,最终化为无尽的不舍与感动。“那一刻,我发自内心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当无数和平鸽振翅掠过红旗飘扬的头顶,回想起这艰辛付出的一切,他在国歌声中找到了最圆满的答案。“我为我们祖国的盛世今天而自豪,更对她的美好明天充满期待,而这正需要我们青年的力量去创造,去接过这面旗帜,继续奔跑、继续传递。”刘航毅说道。

  ⊙漳州融媒记者 黄天航 文/供图

责任编辑:黄妍婷 陈 岩 陈志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