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平和新闻

“舌尖上的幸福”托起农村养老新温度

来源:平和新闻网  时间:2025-11-24   作者:王蓉

近年来,我县聚焦农村养老难题,以“解决助餐难点”为突破口,创新推出“自产鲜食、精准配送、银龄自治”等模式,推动农村养老服务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暖”升级。

近日,记者清晨走进霞寨镇西安村幸福院,只见老人们身影忙碌,欢声笑语交织,一派热闹景象。这里推行的“银龄自治”制度,让老人们轮值当岗、各司其职,构建起“自助+互助”的温馨模式,为食堂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荤素搭配的套餐整齐摆放,老人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伴着饭菜香飘出窗外。

霞寨镇西安村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西安村幸福院负责人 黄智民:西安村的幸福院,主要是采用共建共享共治的这种办法来(经营),我们把全村(29个村民小组)所有的老人,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组长,两个副组长。

在西安村幸福院里,老人们不仅是就餐者,更是食堂的管理者。从食材准备到餐后清洁,每个环节都由老人们亲手完成,确保了食堂的卫生与安全。

西安村幸福院老人家 黄进水:该切肉的切肉,该洗菜的洗菜,该刷锅的刷锅,这些该准备的东西我们的洗得很干净,还用开水烫过,非常卫生。第二天用餐要吃什么东西,我们一起来商量。大家吃完很开心,心情非常好,大家(相处)都很好,对食堂评价也都非常高。

走出幸福院,西安村的“长者菜园”又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这片被划分为4块“责任田”的菜园,是老人们的“开心农场”。茄子、葱、时令蔬菜等应有尽有,老人们边忙着拔草,边唠家常,享受着劳动的乐趣。从播种到采摘,老人们全程参与,亲手种植的蔬菜直接端上幸福院的餐桌,实现了自给自足。

西安村幸福院老人家 黄进水:(菜园)里面,我种了茄子,还有韭葱长得很茂盛,茄子现在看起来长势也很好。

为破解“行动不便老人就餐难”的问题,宝善村整合党员志愿者、社工资源,成立了专业服务队,推出“集中供餐+配送服务”双模式。上午11点左右,宝善村幸福食堂配送员吴明芳骑着电动车将装在保温餐盒里的饭菜准时送到行动不便的张奶奶面前,吴明芳说每次看到老奶奶们拿到她送的饭菜,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让她觉得很暖心,表示送的不仅仅是饭,而是“被需要”的感觉。

宝善村幸福食堂配送员 吴明芳:我刚刚给一位102岁的老奶奶送餐,因为她行动不方便。每次给行动不方便的老人送餐的时候,(我)心里都会感受到非常开心。

宝善村幸福食堂负责人 周丽娜:食堂除了可以在这边堂食以外,我们针对这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是有送餐上门的。(我们)严格把控食材的采购源头,确保我们食材的新鲜和安全。根据老年人的饮食特点和营养的需求,科学给他们配备菜品,每周我们都会更改新的菜单,保证他们的营养均衡。

从“一菜一汤”到“精神共富”,我县以“食”为纽带,将养老服务从餐桌延伸到心田,幸福的“食”光正温暖着每一位老人的晚年,让农村养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