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登中国企业500强
漳龙集团打造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漳州样本”

漳龙集团总部大楼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连续第24次向社会发布了“2025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福建漳龙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漳龙集团”)首次入选。这一突破,不仅是漳龙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漳州市属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漳龙集团发展态势稳健,连续三年入围“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连续五年荣获“福建企业100强”“福建服务业企业100强”荣誉称号。2024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83.12亿元,利税总额7.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底,集团合并资产总额达1180.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8%;资产负债率67.25%,较上年末下降0.45个百分点,财务结构持续优化。2025年1—6月,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58.63亿元,同比增长21.74%,主要业务板块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回首来时路,从城投类企业向产业投资类企业转型,从地方国企走向全国舞台,漳龙集团以“稳贸易、强建设、活资产、兴科技、拓基金、拼利润”为指引,逐步构建起片区开发、产业投资、供应链运营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与创新活力。
聚焦主责主业 夯实发展根基
作为漳州市属国有重点企业,漳龙集团使命在肩,自当奋勇争先、勇担大任。多年来,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始终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核心使命,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强化产业投资、拓展贸易网络,持续增强对漳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为建设富美新漳州添砖加瓦。
聚力项目建设,筑牢硬支撑。漳龙集团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增效年”重点工作“两单一表”为抓手,扎实推进一批事关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的重点项目。2024年,集团计划投资45个项目,总投资额67.55亿元,截至年末累计完成投资72.62亿元,完成率达107.5%。谷文昌干部学院二期、漳州岱山国家粮食储备库(草坂库二期)等项目已竣工验收并移交;市中医院新院区、高新区圆山科技园、LNG冷能利用产业园、诏安南方肉牛全产业链等项目有序推进,为漳州“三大片区”及县区开发建设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上半年,集团累计完成项目投资37.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50.28%,中国女排娘家基地、大健康智造园等一批标志性工程顺利推进。
加强产业基金招引,培育发展新动能。漳龙集团积极发挥产业投融资平台功能,通过“基金招引+产业补链”模式,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4年,集团成功招引民翔半导体项目落地“闽西南漳龙漳州智造e谷”,总投资达10亿元;全年完成火炬润信基金、漳州数字产业基金等实缴出资1.25亿元。2025年上半年,集团与长泰区、漳浦县合作设立两支区县级产业母基金,认缴规模合计15亿元。截至目前,集团累计参与投资或管理基金17支,认缴规模约145.65亿元,通过“以投带引”方式招引苏胜天视觉检测、威泊新能源等一批半导体产业链项目落地,总投资额8.1亿元,为漳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提升融资能力,拓展贸易网络。近年来,漳龙集团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2024年完成年度融资计划的139.73%,创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完成融资超20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融资额的52.63%,综合融资成本由2024年度的3.80%下降到今年6月底的3.55%,下降了25BP,节约利息支出约0.54亿元。企业信用评级不断迈上新台阶,2024年6月,集团国际评级由BBB+提升至A-,成为福建省首家获此评级的非金融企业;7月,权属企业城开集团获评AA信用等级;12月,权属企业东山投资集团获评AA+信用等级。此外,漳龙集团还成功发行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一带一路”公司债券,规模10亿元,票面利率2.62%,彰显其在资本市场的认可度与影响力。贸易板块方面,2024年“一中心、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同比增长10.47%。集团积极拓展外向型经济,漳龙菲律宾公司成功注册并实现对菲贸易“零突破”;闽台贸易公司完成对台首单水产品出口业务,东山投资集团签订对台水产品贸易合同1.68亿元,环比增长105%。
深化国企改革 激发内生活力
近年来,漳龙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勇立改革潮头,以完善法人治理、优化激励机制、强化人才建设等为抓手,不断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与发展动能,书写企业发展新篇章。
完善治理结构,提升决策力。集团全面落实“三重一大”决策机制,2024年通过集体研究决策议题424项,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作用。结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实施,集团还全面修订公司章程,取消监事会和监事,设立由集团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履行监事会法定职责,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
优化激励机制,强化导向性。集团推行“一票否决”制,明确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正增长的企业方可提高绩效工资总额,突出效益导向。同时,推动符合条件的权属企业全面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力。
加强人才建设,夯实基本功。集团积极落实“万才聚漳”行动计划,通过市国资系统优质人才储备库、高校毕业生招聘等渠道,全年公开招聘入职含台籍青年在内的各类人才26人,逐步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推动两岸人才交流与融合。
践行社会责任,彰显国企担当。集团认真贯彻落实“保交楼、稳民生”工作指示,所托管的恒大帝景、恒大城市之光等项目已完成交付,成为全国少数实现资产增值的保交楼项目。同时,集团落实漳州市区家庭住房“以旧换新”实施方案,牵头搭建“以旧换新”平台,签下我市乃至全省家庭住房“以旧换新”第一单,全年累计受理申请房源63套,签订预购买协议30套,推动西湖悦居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助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难题。在生态治理方面,集团围绕“政企银”模式助力平和县退果还耕,建设中润千亩循环立体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强化创新驱动 锻造硬核实力
面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漳龙集团将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通过健全创新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健全创新机制,强化导向性。集团一方面强化权属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中的科技创新导向,将满足条件项目的“研发费用”及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支出,作为利润总额调整项,在年度考核时加回;另一方面,设立科技创新加分项,并将项目推进情况纳入年度重点考核,激发权属企业创新积极性。2025年,集团预计研发费用达1168万元,同比增长86.8%。
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集团与天津大学建工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签订产学研校企合作协议,并与上海市同木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开展绿化混凝土研究科研合作。权属企业漳龙建投集团与天津大学合作的全固废透水混凝土材料项目,已在漳州市主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海绵化建设改造工程中成功进行场景应用和展示,完成6篇学术论文、4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权属企业海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生科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共同打造海峡花卉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共建国家级兰花种质资源库研发平台,为海生科公司升级提供科技支撑。2024年至2025年5月,海生科公司共获得4件实用新型专利,9件新品种权。
推进成果转化,提升产业能级。集团积极推动花卉苗木产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漳州花卉远程视频交易平台,并实现云链接云南花卉拍卖交易平台,于2024年花博会期间正式上线使用。海生科公司研发的蝴蝶兰新品种“仲夏青檬”获农业农村部授权,彰显企业在品种创新方面的实力。此外,集团围绕蓝碳碳汇核算研究、蝴蝶兰组培生产技术设施及品种创新研究、再生骨料制备透水混凝土研究等方向部署6大科技攻关项目,计划投入经费1000余万元,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迈进。
⊙漳州融媒记者 王怡婧 通讯员 王艳春 文/供图
责任编辑:徐世庆 孟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