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来源:漳州新闻网  时间:2025-10-26   作者:吕芙蓉

核心提示:漳州三中龙文校区,于2024年秋季投用,新增4500个优质学位。漳州融媒记者严洁摄(资料图片)

  漳州三中龙文校区,于2024年秋季投用,新增4500个优质学位。 漳州融媒记者 严洁 摄(资料图片)

  ⊙漳州融媒记者 程 琳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十四五”期间,漳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区域实际,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着力补齐教育短板,推动基础教育更加优质、教育改革更加深入、办学条件更加完善,全市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立德树人 让成长更有温度

  “通过VR设备走进抗大旧址,仿佛亲历革命先辈学习训练的场景。”在漳州台商投资区白礁小学,六年级学生陈诺分享着参加红色研学活动的感受。该校入选国家级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依托本地红色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让原本抽象的理想信念教育变得可感可触。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四五”期间,漳州着力让思政教育“活”起来。连续四年举办“八个相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搭建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学习交流平台,700余名思政教师通过案例分享、集体备课等方式深化教学创新;创新推出“校外班主任”工程,与闽南师范大学合作,在全国率先探索“政府主导、高校引领、家校协同”的G-U-S-F心理育人机制,仅2024年就覆盖12所中小学,开展活动2848场次,惠及学生1.7万余人,学生求助意识和心理韧性显著提升,相关经验获国家级专家点赞并在全省推广。

  在“五育并举”实践中,漳州各校逐渐形成特色育人品牌。其中在体育方面,漳州二中深耕游泳传统,依托“三师型”教学团队(高校理论导师、职业教练、本校实践导师)开展教学,近四年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奖267人次,在2023年全国青年游泳锦标赛上包揽仰泳项目全部金牌;漳州三中与市少体校合作推进排球体教融合,实行“文化教育+专业训练”双轨培养,近年来向省级以上运动队输送18名运动员,其中庄宇珊、殷小岚等5人入选国家女排集训队,延续“女排娘家”的体育基因;漳州一中自2012年以来,向国家羽毛球队输送4人,在2025年的福建省中学生羽毛球联赛中,高中组包揽全部五个单项冠军,卫冕团体冠军,实现在该项赛事上的十三连冠。在美育方面,每三年一届的中小学生艺术节和年度经典诵写讲大赛成为学生们展示才华的舞台,2024年艺术节收到艺术作品928件、表演节目436个,90个项目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一等奖13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39个、优秀创作奖2个。

  近年来,漳州构建起覆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十四五”前四年累计发放助学金、免学费、生活费补助等资金约10.03亿元,惠及学生96.52万人次,实现了市委市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2023年成立的漳州市水仙花教育发展基金会,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奖教奖学、助教助学等活动,进一步营造全市重视教育、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乡村教育振兴扎实推进,全市创建乡村温馨校园,实际通过评估462所,覆盖率达到117.8%。

  改革创新 让教育更具活力

  “以前担心孩子上学远,现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看着孩子走进漳州三中龙文校区,家长李女士面露欣慰。这所投资10.08亿元、占地180亩的新校区于2024年秋季投用,新增4500个优质学位,其中包含120个高中西藏生名额,全寄宿制管理和风雨连廊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十四五”期间,漳州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市实施419个教育补短板项目、累计投资135亿元,新增校舍面积250万平方米、公办幼儿园学位2.79万个、义务教育学位8.65万个;今年推进的86个义务教育阶段新建改扩建项目、10个中心城区普通高中项目,预计将新增2.2万个学位,进一步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教育质量的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段的突破上。高考方面,特控线上线率从2023年的23.27%上升到2025年的27.82%;本科上线率从2023年的57.63%上升到2025年的61.59%,其中,漳州市第一外国语学校学生邱祺缘获巴黎奥运会高低杠银牌,被保送到复旦大学。近年来,长泰区获评福建省首批“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省级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超过80%,创建东山县、漳州开发区省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为了让基础教育更加优质均衡,漳州实施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县(区)一中振兴工程,引进北大附中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并推行集团化办学,成立漳州市普通高中十校联盟,新组建市级2所小学、3个学前教育集团。

  职业教育深度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泷澄建设集团共建混合所有制泷澄建筑产业学院,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入职企业;与三宝集团合作成立的三宝科技学院,开设钢铁智能冶金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等专业,填补省内冶金专业空白,2023年入选省级高职院校产业学院试点,每年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超1.7万人次。“十四五”期间,职业院校共获得教学成果奖国家级1项、省级24项,在全国全省学生技能大赛中获奖1905个,有效服务漳州“9+5”产业集群发展。

  智慧教育赋能教学变革。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全市中小学教室100%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其中交互式多媒体设备达80%以上;漳州市实验小学利用5G直播系统开展跨区域同步教研,辐射带动乡村教师专业成长;AI技术在教学、管理、评价、体育等领域广泛应用。

  强师优教 让讲台更有吸引力

  2023年起,漳州在全省首创名师名校长动态考核机制,对4081名历届名师从德、能、勤、绩四方面评估,92人因考核不合格被取消称号,树立了“轻荣誉、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有效破解了“一评定终身”的弊端,打通了名师“能上也能下”的通道。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漳州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除了名师考核退出机制,我市还建立全市校长库,创新推进全市优质学校校长跨区域选拔任用机制。“轮岗交流不是为了‘削峰填谷’,而是为了推进教育‘齐头并进’。”市教育局局长卢炳全表示,“只有师资充分流动起来,教育均衡才有实现的基础。”目前,市直学校校级领导已按40%比例跨校交流调整到位,这一举措将有效带动中层干部、一线教师交流轮岗,促进市直学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示范推动县区落实教师交流轮岗,加快推进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持续发力。我市通过名师送教送培下乡、建立乡村教师培训实践基地、实施“十百千万”优质小学教育资源孵化工程等措施,精准赋能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以“兰臻名师工作室”为例,该工作室十年间开展乡村教师专题研修59场、培训班17期,培养数千名乡村骨干教师,145人在市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此外还孵化出7个市、县级名师工作室,成为“乡村种子教师孵化站”。

  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我市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从2021年到2024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从131.43亿元增加到168.81亿元,增长了28.44%。全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89%,城乡教育差距持续缩小。此外,通过提高教辅人员待遇、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加强教师住房保障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和幸福感。

  从补齐短板到提质增效,从均衡发展到优质特色,从传统育人到智慧赋能,“十四五”期间,漳州教育书写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展望未来,漳州教育将奋力谱写更加出彩的篇章,持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责任编辑:黄妍婷 徐世庆 孟庆昊

 
标签: 漳州片仔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