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创、用、保、管、服”全链条,实施七大工程
漳州出台知识产权发展保护“20条”
漳州新闻网讯(漳州融媒记者 黄天航)近日,我市出台《漳州市知识产权发展保护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知识产权的“创、用、保、管、服”全链条,部署实施七大工程共计20条具体措施,旨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实施知识产权创新培育工程。为激励“高价值”的知识产权创造,让创新成果实现“量质齐升”,《若干措施》将“创新培育”置于首位。《若干措施》明确,对年度新增3件及3件以上高价值发明专利和首次突破“0”件的高价值发明专利权人给予奖励,同时对获得国家、省级专利奖以及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驰名商标保护的企业给予配套或一次性奖励。产业专利导航工作也将获得专项资金保障,推动创新资源精准配置。
实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工程。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方面,《若干措施》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支持高校科研机构盘活存量专利,对完成专利盘点任务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给予奖励,对专利从高校、科研机构向企业转让或许可的交易双方均给予奖励。为降低中小微企业的技术获取成本,政策鼓励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对完成5个以上免费专利开放许可合同备案的专利权人给予奖励。此外,《若干措施》推进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对普惠性专利或商标质押贷款、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地理标志产品质押贷款给予不同比例的贴息补助,并鼓励企业购买知识产权保险,为知识产权的商业化运营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与风险保障。
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护航工程。为给创新主体“保驾护航”,《若干措施》明确支持市场主体自主维权,对在涉外知识产权维权、地理标志国内维权中取得积极成效的企事业单位,按维权或应对成本按比例给予补助。同时,持续深化“益企维”与智慧监管机制建设,扩大协作范围与应用场景,构建更加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增效工程。《若干措施》中,知识产权管理增效工程通过创优引领推动提质升级。对获批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园区、地理标志保护示范区、示范高校、示范企业、优势企业等各类示范试点及重点项目主体,给予不同额度的创建补助或一次性奖励。同时,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贯标认证。
实施知识产权体系强基工程。体系强基工程致力于完善市、县、园区、企业四级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对完成相关指标的知识产权快维中心和通过验收的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给予年度补助。对各类服务机构和运营平台给予支持,给予提供免费公共服务并完成指标的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年度补助,对入选国家典型案例或被国家部委单独发文在全国推广的申报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
实施地理标志产业振兴工程。《若干措施》提出实施“地理标志产业振兴工程”,展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从深化地标产业与文旅融合,到强化地标专用标志的推广使用和规范管理,再到支持地标产品的宣传推广与合作交流,全方位支持特色产业发展。例如,对经认定公布的地标展馆、主导制定地标相关标准、规范使用地标专用标志的市场主体等均给予补助或奖励。
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若干措施》高度重视人才培养,通过奖励与培训“双轮驱动”,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一方面,对考取专利代理师、知识产权师等资格证书并符合条件的个人给予奖励。另一方面,强化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对提供知识产权人才支撑、教育培训与政策研究的机构,以及完成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年度培训人数超1500人的单位给予年度补助。
《若干措施》自印发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三年,既着眼于当前知识产权的全链条保护,又注重长远发展的生态培育,形成了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将全面提升我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为漳州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现代化建设、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责任编辑:邓文忠 徐镜正 周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