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丹青写赤诚 笔墨铸丰碑

来源:漳州二手房降价原因分析  时间:2025-11-03   作者:吕芙蓉

核心提示:丹青写赤诚笔墨铸丰碑

  丹青写赤诚 笔墨铸丰碑

  ——古雷画家黄灶顺创作136幅连环画致敬谷文昌

  黄灶顺(中)介绍他创作的《谷文昌》连环画

  黄灶顺创作的《谷文昌》连环画

  一棵木麻黄,在东山岛的风沙中挺立了半个多世纪;一位县委书记,在百姓心中矗立起不朽的丰碑;一位古稀画家经过数十年的沉淀与构思,终让这段记忆在笔墨间得以再现。

  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期间专程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指出谷文昌同志的先进事迹“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时值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一周年暨谷文昌同志诞辰110周年,漳浦的七旬画家黄灶顺心潮澎湃——他创作的《谷文昌》连环画不久前出版。这136幅画作,既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深情回应,也让谷文昌的形象与故事更深地镌刻进漳州人民的集体记忆,代代相传。

  半岛记忆

  乡音深处的公仆身影

  1953年,黄灶顺出生于古雷半岛汕尾村。古雷毗邻东山岛,幼年的他便在长辈们的乡谈俚语中,无数次听闻“谷公”的故事——长大后才知,这位“谷公”便是谷文昌同志。村里的老人常追忆道:谷文昌在古雷待了半年,足迹遍布半岛的每一个村庄。

  通过祖父辈的传颂,一个鲜明的形象深深刻在黄灶顺的记忆里:谷文昌的裤管永远卷着,衣扣永远敞开着,没有丝毫“官架子”。夏夜星空下,长辈们描述的这个卷裤管、敞衣襟、奔走在半岛村庄间的身影,成为他心中最鲜活的干部画像。

  更真切的记忆来自他的堂舅家——那里是当年驻村工作队的驻点。“天不亮就能看见谷文昌书记的身影,到田里去,到海里去!”堂舅的描述,让一个“泥腿子”干部的形象愈发清晰。

  这些带着海风咸味的乡土记忆,成了黄灶顺后来创作最珍贵的情感积淀。尽管此后他成为美术教师,创作了《妈祖》《黄道周》《三坪祖师》《开漳圣王陈元光》等多部广受好评的连环画,但绘制谷文昌的愿望始终萦绕心头。

  用画笔描绘谷文昌的念头在他心中愈发强烈:“我经历过那个年代,熟悉渔网、农具、海堤的每一处细节,这种生活积淀是创作的根基。”黄灶顺说。

  卅载求索

  跨越时代的创作长征

  上世纪90年代,谷文昌的先进事迹被进一步广泛宣传。已在漳浦一中执教美术的黄灶顺第一次萌生了用画笔致敬“谷公”的想法。然而,两大难题让创作计划不得不搁置。

  “画现代人物远比古人难。”黄灶顺道出其中艰辛:现代人的衣着、工具,大家都熟悉,稍有偏差就会被看出来。更重要的是,当时出版机制改革,个人承担出版费用相当困难。这一等,就是二十多年。

  转机出现在2019年。一群来自莆田的孩子让黄灶顺看到了艺术的力量——因他创作的《妈祖》连环画,莆田市委机关幼儿园的孩子们专程来到漳浦,寻找“画妈祖的老爷爷”。“孩子们的真诚让我震撼。”黄灶顺说,“画笔传递的情感,比想象中更有力量。”

  与此同时,一种紧迫感驱使他必须立即行动:当年亲历谷文昌在古雷工作的老人正逐渐老去,再不画,这些活历史就要消失了。2020年,创作经验、经济条件、史料积累等综合条件基本成熟,黄灶顺正式开启《谷文昌》连环画工程。

  笔墨传神

  136个场景的千锤百炼

  创作伊始,黄灶顺就确立了“每一笔都要对历史负责”的原则。他找出珍藏多年的《绿色丰碑》,这是最早记录谷文昌事迹的著作之一。此外,更重要的是走访亲历者。

  古雷水产站老站长林振成向他讲述了一个关键场景:在风沙漫天的杏仔埔,谷文昌指着荒凉的海岸线说:“以后我们要在这里种树,树上有鸟飞,树下种庄稼!”这个充满希望的画面,后来成为画册中最动人的一帧。

  在脚本创作上,黄灶顺与东山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黄石麟密切合作,将谷文昌治风沙、兴水利、办教育等事迹浓缩成136个场景。每个场景都经过反复论证,甚至送审相关单位核实。

  为捕捉谷文昌的神韵,他逐帧研究纪录片,反复端详老照片。当连环画界前辈王弘力、谢京秋传来“画谷文昌,你最有条件”的鼓励时,黄灶顺深感这不仅是对其技艺的认可,更是使命的托付。

  艺术还原的挑战接踵而至。凭借木工经历和对本地建筑的了解,他精准还原出1950年代的房屋结构、渔网农具等。但描绘关键树种——木麻黄时,他遇到了难题。“木麻黄画不好就成松树了!”为了区分这两种植物,他多次到林地写生,仔细观察:木麻黄的松针是软的,垂下来比较密集;松树的松针是硬的,分叉明显。

  在绘制谷文昌带领群众治沙的场景时,他反复调整构图,只为传递出人物眼中“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决绝。当画到东山从荒岛变绿洲的段落时,黄灶顺数度哽咽。“如今,东山岛绿树成荫,花红草绿,渔歌阵阵,农家别墅成片……人们怎能忘记当年的谷书记呢?”他背诵着这段让他在深夜创作时情绪激荡的文字,眼中依然闪着泪光。

  2024年1月,《谷文昌》连环画正式出版,很快被长安街读书会列为干部学习推荐书目,被誉为“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

  从孩童耳畔的朴素故事,到融于笔尖的伟岸丰碑,谷文昌的身影在黄灶顺的丹青里愈发清晰。如今,这套凝聚着一位老画家数十年心血的连环画,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谷文昌先进事迹在更广阔的天地得到传承与弘扬。“我在退休之后一腔热血地投入其中,不只是为了圆儿时的梦,更是致敬,也是传承。”黄灶顺说,他要让年轻人知道,真正的榜样,是用生命改变土地的人。

  ⊙漳州融媒记者 李 润  通讯员 詹照宇 文/供图

责任编辑/邹挺毅

 
标签: 漳州人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