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漳州立法这十年 备案审查:为良法善治 “问诊把脉”

来源:漳州二手房热门小区推荐  时间:2025-10-25   作者:洪晓琳

核心提示: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是漳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宪法法律监督职责的庄严承诺。

  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宪法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是漳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履行宪法法律监督职责的庄严承诺。

  五年来,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全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的工作要求,强化部署、一体推进、狠抓落实,以推动市、县(区)两级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专项工作报告全覆盖、使用信息平台规范开展备案审查工作全覆盖为抓手,推进全市备案审查工作质效双增。

  特别是2021年1月1日《福建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施行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驶入法治发展快车道、实现能力建设新突破,2件工作案例分别被全国、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作为典型案例选用编发,多项工作成效在省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坛》、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工作简报》刊发报道,有力提升备案审查工作的“漳州辨识度”。

  强化领导

  实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开展好备案审查工作,关键在重视,核心在落实。

  市人大常委会把备案审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常委会主要领导对加强备案审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分管领导定期带队对“一府一委两院”以及全市11个县(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情况开展调研检查,摸情况、查问题、找对策、提要求,全力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如何将“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原则落到实处?

  聚焦工作难点、痛点、堵点,市人大常委会采取开展专项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征询意见等方式,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和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联系,及时沟通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形式要件不齐全或不符合格式标准和要求的,坚决退回制定机关,并要求在限期内重新报送;对存在较大疑难问题以及专业性较强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咨询立法顾问和备案审查专家、召开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在充分听取各方审查意见后予以研究解决。

  聚焦问题,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审查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主动审查、专项审查、移送审查、联合审查和专家协审等方式,加大审查工作力度,在严格按照“谁制定、谁报备”原则、明确报备主体责任的同时,严格遵守监督法、省备案审查条例等法律法规,五年间累计收到报送备案的规范性文件101件,督促和推动有关制定机关对存在合法性、适当性问题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通过备案审查让一项项规范性文件得到全方位“健康体检”。

  聚焦质效,市人大常委会自加压力、主动作为,围绕省、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推进表,紧盯关键时间节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面推动全市11个县(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在每年第一季度依法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并提请审议备案审查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备案审查工作、使用信息平台规范开展备案审查工作两个“全覆盖”,推动备案审查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强化制度

  让备案审查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建设,是提升备案审查监督实效、增强备案审查工作刚性的重要抓手。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严格落实报告工作制度,在及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并提请审议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实践经验,对备案审查工作制度机制进行细化和规范,为全面有效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高度重视县(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积极开展手把手、针对性指导,通过“集体会诊”“以会带训”等方式,及时答疑解惑具体问题、归纳总结共性问题、宣讲解读制度规定,有力推动县(区)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化开展。

  数字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也为备案审查工作规范化开展精准赋能。

  2022年9月,市、县(区)两级人大常委会及“一府一委两院”全面使用备案审查信息平台进行规范性文件的报备和审查,搭建规范性文件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督平台。如今,全市各报备主体的规范性文件,全部纳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信息平台接收、登记、审查和归档,截至今年9月,数据库收录漳州各类规范性文件2121件,其中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12件、行政规范性文件2088件、监委规范性文件12件、法院规范性文件9件,有力提升各报备主体报备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和规范化水平。

  备案审查虽是事后审查,但仍对日后工作起到引领作用。市人大常委会着力加强与“一府一委两院”、市司法局的工作联系,把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报备单位,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市各报备单位也经常就拟出台的相关文件是否符合规范性文件的认定标准等问题,主动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接沟通,介绍背景、说明情况,主动接受监督,携手维护法治统一。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还根据全国、全省相关通知要求,扎实开展法规清理工作,累计发现并清理需要修改或废止的规范性文件34件,确保与上位法“不抵触”。

  强化队伍

  提升备案审查能力和质效

  规范性文件涉及面广、覆盖面大,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强。

  为进一步提升备案审查工作能力和水平,市人大常委会将备案审查业务培训纳入年度地方立法培训计划,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统一落实,既充分发挥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机构“专”的优势,又积极发挥常委会指定的工作机构“统”的职能,做到“专”和“统”有机结合,有力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芗城、龙文、云霄、平和、南靖等县(区)人大常委会,则是挑选责任心强、具备良好法律专业素养的专职人员从事备案审查工作,确保备案审查工作有序推进、全面开展。

  强化内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拓展外部助力,“引智”提升备案审查工作质效。2022年,市人大常委会与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法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委托学院组成审查小组,对重大复杂、专业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开展审查工作,从专业角度提出审查意见,推动我市审查工作更精准、更高效。

  如何把好备案审查关,让“一府一委两院”的规范性文件既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又符合当地实际,真正成为惠民、利民、便民的政策?

  回眸五年栉风沐雨,再次回答这个问题时,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示,将继续做好国家监督法、省备案审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优化规范性文件数据库,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人大备案审查的每一个瞬间,持续推动备案审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漳州融媒记者 蔡柳楠 通讯员 章法工

  责任编辑/徐世庆 孟庆昊

 
标签: 漳州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