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漳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掀起“牢记嘱托学谷公、为民造福当先锋”的热潮——
谷风拂龙江 实干映初心

情景党课《人民公仆谷文昌》剧照 漳州融媒记者 游斐渊 摄(资料图片)
⊙漳州融媒记者 洪乐敏 李润 通讯员 欧东茵
“衡量干部业绩好不好,关键要看老百姓口碑好不好。”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山考察时,走进谷文昌纪念馆,谈起谷文昌同志的感人事迹,再次为党员干部树立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标杆。
一年来,漳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掀起“牢记嘱托学谷公、为民造福当先锋”的热潮。从东山沿海到城区山区,从机关单位到田间地头,从企业车间到社区街巷,谷文昌“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精神内核,正转化为漳州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
铸魂育人 精神传承入脑入心
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谷文昌纪念馆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展厅内,“先祭谷公,后拜祖宗”的民俗照片前,总有游客驻足。
“去年总书记来考察时问‘东山还保留这个习俗吗’,我告诉他,逢年过节,老百姓都会用这种朴素的方式缅怀谷公。”纪念馆讲解员朱佳李回忆,习近平总书记还在“饱经苦难的昔日东山”展厅久久驻足,仔细询问治沙细节。“现在每次讲解,我都会把总书记的嘱托讲给游客听,让更多人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东山实践。”
“总书记当时说,谷文昌老书记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是最深入人心的,基层党员干部要向他学习。”纪念馆馆长张冬玲介绍,一年来,他们坚持深入挖掘谷文昌先进事迹的内涵,用心用情讲好谷文昌的故事,纪念馆累计接待23.35万人次,入选首批“福建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示范点”,红色基因的辐射力持续增强。
在东山县2025年新考录人员入职培训现场,来自各乡镇(街道)的新录用公务员走进谷文昌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入职第一课”学习。馆内,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和实物展陈,大家深入了解谷文昌带领群众战风沙、植绿树的壮阔历程,当听到“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时,现场干部无不深受触动。
“看着馆里的史料,仿佛亲眼见到当年东山岛风沙肆虐的景象,更读懂了谷公‘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担当。”今年新录用的东山县前楼镇公务员李佳纯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评价谷文昌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如今走进纪念馆实地学习,才真正明白“在东山当干部,就要接好谷公接力棒”的深意,这份精神力量将成为自己今后工作的动力源泉。
去年来,谷文昌纪念馆以阐释“四有干部”时代内涵为主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讲解,推进沉浸式情景数字馆建设,通过新技术让红色精神更鲜活,让纪念馆成为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课堂。
为民解忧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山考察时强调:“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这一要求,为全市党员干部落实“为民造福当先锋”指明了方向。
漳州市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会议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以“见贤谷文昌、思齐勇担当”为主题开展专题研讨,明确将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全市上下要把谷文昌精神融入干部教育全链条,覆盖从新录用人员到领导干部的所有群体,贯穿从课堂教学到现场实践的各个环节,让‘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信念真正刻进骨子里。”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精神的传承,最终要落在为民办实事上。市委组织部牵头开展的“百场党课进基层”活动,让谷文昌故事走进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军营。“我们把‘谷文昌修海堤’‘解决敌伪家属问题’等事迹,编成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用小故事诠释大情怀。”市委党校讲师郭雅滨说,“有位老党员听完说,‘学谷公,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截至目前,137场微党课覆盖党员群众超1.2万人次。
创新的还不只是党课形式。今年9月,情景党课《人民公仆谷文昌》在中央党校上演,通过“时空对话”再现谷文昌治沙、筑堤的感人场景。“演出情节动人、情感真挚,现场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掌声一次次在剧场中回荡。”许多学员在观看后表示,该剧以极具感染力的方式重现谷文昌同志的崇高形象与动人事迹,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这样高质量的作品,将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汲取奋进的力量,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民生福祉的答卷,写在老百姓的笑脸上。在芗城区群裕社区,“幸福食堂”每天为老人提供两荤一素的热乎饭,78岁的林阿婆说:“不用自己做饭,还能和老邻居聊天,真好!”这样的温暖场景并非个例,从聚焦老年群体的“舌尖幸福”,到关注新就业群体的“急难愁盼”,我市正以点带面织密民生服务网络。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88处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暖“新”食堂、司机之家、爱心托管班等暖心场景解决了快递员、货车司机“吃饭难、休息难、托育难”的问题。
教育和医疗的均衡发展,更让民生温度触手可及。我市持续扩容优质教育资源,2024年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11800个、普通高中学位8353个,还通过成立高中联盟、职教集团,推动城乡师资与课程共享,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教学资源。“圆山计划”引进名医,推动省级医疗资源下沉。华安县高车乡村民老李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看好了多年的慢性病:“以前要跑市区,现在不用折腾了,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赋能发展 先锋力量驱动跨越
“谷文昌同志是习近平总书记赞许的‘四有’干部,他的先进事迹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市委主要领导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如是说。“牢记嘱托学谷公、为民造福当先锋”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是为民办事的每一次弯腰,是服务企业的每一次奔走,是项目建设的每一个日夜。
学谷公,就要有对群众“有求必应”的态度。龙海区程溪镇党委书记许文龙在走访新星食品有限公司时,企业反映门口道路窄、运输难,他当即记在随访笔记上。20天后,10米宽的路拓宽到12.5米,企业货车进出再也不堵了。许文龙说,学谷公就是要“群众有诉求,干部有回应”。南靖县龙山镇党委书记冯志坚,去年12月走访坪埔村时,了解到笋农运输麻笋的道路是泥沙路不方便,当即组织摸底、制定方案。2025年1月25日,这条产业道路完工,笋农陈大叔拉着冯志坚的手说:“以前雨天运笋常常要摔好几跤,现在路好走了,笋也能卖个好价钱!”
学谷公,就要有“啃硬骨头”的韧劲。7月中旬,在中宝(福建)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芒果干车间,新引进的色选设备顺利运转。一个月前,助企干部叶林殷发现企业靠人工筛选芒果干,效率低还易漏检,当即推动引入智能设备。
谷风拂龙江 实干映初心
如今,企业筛选精度提升30%,速度提高2倍。叶林殷顺势帮企业打开了琯柚汁的销路,短短一个月,产品就进入了多个销售渠道。“谷文昌当年为了治沙,跑遍了东山的山山水水,我们为企业服务,也得跑遍每个需求点。”叶林殷的随访笔记上,记满了企业的诉求和解决进度。
学谷公,就要有“实事求是”的作风。云霄县和平乡干部汤志民则用“疏堵结合”的办法解决枇杷交易市场乱象。“我们不搞‘一刀切’,而是规划临时交易区、推动市场扩容,既保了果农收入,又通了乡村道路。”如今,棪树村的枇杷市场秩序井然,果农们笑着说:“这就是学谷公学出来的好作风。”
从东山岛的木麻黄到九龙江畔的新厂房,从社区的“随访笔记”到产业园的攻坚日志,在这片谷文昌奋斗过的土地上,看得见的发展成果不断涌现。今年以来,漳州党员干部全力融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争先年”活动,推动“9+5”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稳步推进市域“五大枢纽”建设,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地生根,越来越多的项目投产达效。
谷风拂过龙江,木麻黄苍翠依旧。在漳州大地,“牢记嘱托学谷公、为民造福当先锋”热潮涌动,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正以“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担当,续写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新时代篇章,正如那片常青的木麻黄,谷风所至,生机盎然。
责任编辑:蔡建如 徐镜正 周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