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田镇立足侨乡特色,以“侨之音”宣讲队为桥梁、侨史馆为载体、非遗文化为纽带、台企发展为引擎,将宣传工作与文化传承、两岸融合、产业振兴紧密结合,让宣传工作不再是刻板的单向灌输,而是深度融入非遗传承、台企发展与社区治理的生动实践,走出了一条独具侨乡特色的宣传引领振兴之路。
清晨的阳光洒进丰华社区侨史馆,这里早已迎来第一批参观者。这个位于1978年越南归侨安置核心侨区的展馆,通过实物陈列与图文展示,全景呈现了归侨与农场的奋斗历程,承载着几代人的集体记忆。在宣传部门的推动下,侨史馆已成为传承侨乡文化、凝聚侨胞情感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侨情宣传的生动课堂。
走出侨史馆,不远处传来竹竿清脆的敲击声和孩子们的笑声。在丰田镇“越南竹竿舞”传习点里,十几名小学生正随着节奏在竹竿间轻盈跳跃。通过新编音乐和剧情嵌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党史故事随着竹竿节奏“跳”进心田。在宣传部门的持续培育下,市级非遗“越南竹竿舞”在这里焕发新生,原创节目《竹竿声声》还登上了央视少儿频道,成为丰田镇一张鲜活的文化名片。
竹竿声声敲响的不仅是节奏,更是归侨文化的共鸣。这个小小的传习点,让异域文化的种子在侨乡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从全省第二大国营华侨农场蜕变为特色小镇,丰田镇的发展始终与1700余名越南归侨紧密相连,然而却曾因语言与文化差异,让政策宣传隔着一道无形的“隔音墙”。2020年,该镇党委宣传部门以“破墙”为目标,牵头组建“侨之音”宣讲队,为政策传播注入新活力。这支集结了党员先锋、越南归侨、教师与文艺爱好者的宣讲队伍,以“无边界宣讲”打破传统模式,当越南民谣《梦境森林》的旋律响起,既化解了语言隔阂,更传递出跨越国界的温情,让中越友谊在细微处不断深化。
宣讲队成立至今,“侨之音”开展宣讲近60场,惠及群众超6万人次,事迹多次登上人民网、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获评“省级基层特色宣讲团”。它不仅让政策与侨界群众 “零距离”,更在一舞一歌中护住归侨文化根脉,拉近两岸文化融合。
文化传承有声有色,产业发展也动力十足。丰田镇宣传部门积极搭建宣传平台,通过“党群服务+台企引领”双引擎模式,为经济注入红色动能。2018年,闽台精密机械产业园建起党群活动服务中心,这里不仅是办事窗口,更是丰田镇企业发展的“助力站”和产业聚集的“催化剂”。
在南靖县各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台企钰丰乐器在丰田镇获得良好发展。这家企业年产尤克里里55万把、吉他3万把,年产值约4000万元,不仅带动了周围居民就业,还经常请台湾老师傅为镇上学生义务授课,展现了血浓于水的两岸亲情。少年们手持钰丰乐器生产的木陶笛,在师傅的带领下,吹响闽南经典民谣《望春风》,让乡愁与时代共鸣,“乐器小镇”的品牌越奏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