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阿爸”,跨越了76年
——南靖县烈士庄中亨义子的寻亲追思之旅

陈灿永夫妇在金山镇新村老区村庄中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深深鞠躬
在南靖县金山镇新村老区村弯弓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静静矗立,承载着对1949年4月新村突围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赖龟、周天生、黄开祥、蔡育棋、曾庆衍、庄国英、庄中亨、简作周八位革命烈士的深切敬意。
2025年9月22日上午,庄中亨烈士的侄子兼义子陈灿永,携配偶沈雅珍,在南靖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以下简称“南靖县老促会”)工作人员及老区村志愿者张福山(南靖县闽粤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会员)陪同下,从南靖县山城镇驱车前往金山镇新村老区村,开启了一场跨越76载的先烈缅怀之旅。
抵达新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埕地,陈灿永夫妇神情肃穆,先敬献祭品,再向纪念碑三鞠躬。“阿爸,今天我来看您了。” 陈灿永轻声呢喃,随后久久伫立碑前不愿离去,口中反复默念:“阿爸,您安息吧……”
缅怀的脚步并未停歇。庄中亨等八位烈士的牺牲地——新村龟伦寨周边,距纪念碑仅一公里有余。陈灿永一行四人辗转至此,微风吹过寨旁树梢,沙沙声仿佛在低声诉说那段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
时光回溯至1949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以下简称“边纵”)第八支队副司令员吴扬与团长张振礼,率第7、8连160余名指战员从金山镇霞涌村进驻新村老区村外角整训,为挺进华安与安溪四团会合做准备。未承想,1949年4月15日(农历三月十八),福建省保安二团赖德辉部纠集南靖县保安中队及奎洋镇霞峰村庄烈坤自卫队共1000余人,突然对休整中的“边纵”第7、8连发起围攻。我方指战员浴血奋战成功突围,却有庄中亨等八位同志壮烈牺牲,多人受伤。危急时刻,新村老区村红寨组村民林如伯等人不顾危险,挺身而出为烈士收埋遗体;村民吴金娘则急中生智,将未能及时突围、正在家中疗养的游击队宣传员林燕藏于楼上旧式床的蚊帐内,借昏暗房间与深色蚊帐掩护,助其躲过敌人搜查。
新中国成立后,新村群众怀着对烈士的崇敬,自发筹资在新村龟伦寨后方赤竹崎山下,为八位烈士修建纪念碑。1975年,纪念碑迁移至新村老区村弯弓组现址。
生于1932年的庄中亨,是南靖县奎洋镇店美村棋杆组人,中共党员,1949年1月加入闽南游击队。他家中兄弟姐妹五人:现居台湾且失联的庄飘亨、已逝世的姐姐庄亚梅(嫁至南靖县长教村)、已逝世的陈荣生,以及现居山城镇山城村第12组的陈荣金(陈灿永之父)。因庄中亨生前未婚,牺牲后其母张连香(已逝世)从店美村迁居山城镇,待陈灿永出生后,便将其过继给庄中亨为义子。
198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庄中亨为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烈士,核发《革命烈士证明书》由张连香保管;1985年8月,南靖县民政局核发《革命烈士家属定期抚恤金领取证》,张连香自此享受定期补助。多年来,每逢清明节,陈荣金、陈灿永父子都会在山城镇家中住宅埕地,祭拜庄中亨烈士。
离开新村龟伦寨,陈灿永一行四人沿山路经和溪镇联桥村,前往奎洋镇店美老区村。在店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他们先仔细清理周边环境卫生,再向烈士三鞠躬,以质朴而庄重的方式再次祭拜庄中亨。
这座花岗岩纪念碑,坐落于店美村(后坪村至上洋村)道路左侧、漳州南一水库(亨阳湖)湖畔,位于原店美村五层楼古民居上方。碑体正面刻“革命烈士”,背面刻“纪念碑”,左侧刻“永垂不朽”,右侧刻“流芳千古”;正下方并列四块花岗岩,每块两侧均刻“公元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与“南靖县人民政府立”,中间分别镌刻“庄周恩烈士之墓”“庄鸿荣烈士之墓”“庄勤亨烈士之墓”“庄中亨烈士之墓”。
这座纪念碑的迁移历程,也印刻着时代印记:最初位于店美村面桶丘山坡,后因建设店美中学迁至店美村寨垅口山坡;1987年12月,又因漳州市南一水库(配套修建亨阳桥)建设,迁至现址。
“阿爸,直到今天,我才来看您,今后我会常和亲人一起来看您……”立于纪念碑埕地,陈灿永面向“庄中亨烈士之墓”深情诉说。这一声声“阿爸”,穿越76年时空,是对烈士迟来却炽热的追思与告白。这份跨越三代的缅怀,历经岁月冲刷愈发厚重,让红色基因在代际传递中生生不息、熠熠生辉。
⊙徐东升 文/图
责任编辑/许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