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一门两英烈 薪火永传承

来源:漳州新闻头条  时间:2025-09-08   作者:吕芙蓉

  80多年前,东山县铜陵镇孙忠孙孝两兄弟英勇抗日,壮烈牺牲——

  一门两英烈 薪火永传承

  9月2日上午,孙国喜老人眼含泪水在东山县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石碑前献花。

  东山岛,这座坐落于福建省的海岛,在抗日战争时期历经磨难,是受灾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日本侵略者三次大规模入侵,岛上军民奋起反抗,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战斗。近400名官兵壮烈捐躯,连同当地百姓,死难者多达892人。

  9月2日,东山近千名社会各界人士自发前往抗战烈士陵园,举行祭奠烈士活动。他们重温当年军民同仇敌忾、奋勇抗击日寇的壮举,追忆抗战阵亡烈士的英雄事迹。人群中,一位身着短袖红衣的白发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手持鲜花,缓缓走到抗战阵亡烈士公墓石碑前,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轻声说道:“敬爱的父亲、叔叔,您和兄弟的坟墓虽不在此处,但姓名都铭刻在抗日英烈芳名的石板上。今天我和堂侄儿孙状春等十几位亲人都赶来参加祭拜活动,您和您兄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为何如此动情?祭奠活动结束后,经东山县政协文史员、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原副会长陈炳文引见,笔者得知老人名叫孙国喜,是抗日烈士的后代。坐在陵园绿荫树下,孙国喜含泪向笔者讲述了孙家兄弟共赴国难、热血铸忠魂的感人故事。

  孙孝21岁壮烈牺牲

  孙家祖居铜陵古城石鼓街,祖先有着抗击倭寇、保家卫国的光荣历史。爷爷孙敏夫、奶奶王淑蕉在港口码头当搬运工人,他们给两个儿子取名孙忠、孙孝,期望他们长大后为国尽忠,为父母尽孝。

  1939年8月27日下午3点多,两架日军飞机俯冲而下,投下4颗炸弹,造成铜陵镇下街朱家“七尸八命”的惨案。这再次激起东山人民的愤怒,孙敏夫、王淑蕉毅然决定让孙忠、孙孝去当兵,狠狠打击侵略者,为死难的乡亲报仇。

  1940年2月12日至16日,日寇第三次大规模进攻东山。身为福建省保安处新编第二中队战士的孙孝,与战友坚守在铜陵镇西面的龙潭山阵地,奋勇阻击日军。最终弹尽粮绝,年仅21岁、还未结婚的孙孝壮烈牺牲。战友与孙家亲人含泪将他安葬在竹枝山。孙敏夫、王淑蕉强忍着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对返家奔丧的孙忠说:“你弟弟牺牲了。自古忠孝难两全,你不要顾虑父母,现在国家有难,赶快回部队去,要记住日本鬼子犯下的滔天罪行,狠狠打击来犯之敌!”

  孙忠30岁血染沙滩

  “真没想到,叔叔孙孝牺牲不到5年,我父亲孙忠也血染沙滩。”孙国喜悲伤地接着说。1945年1月12日午后,一架日本军用运输机因故障栽到南门湾沙滩上。附近民众闻讯,手持木棍、扁担等呼喊着跑向飞机。

  接到报告的东山县兵团自卫中队中士班长孙忠,奉命带领一班士兵赶到现场。此时,日机已被激愤的民众包围。忽然,一只灰色鸽子从机舱飞出,快速向南飞去。孙忠判断,这是日军飞行员通过信鸽向上司报告飞机降落方位,请求救援。

  孙忠命令士兵几次对空鸣枪警告,示意敌机飞行员缴械投降。但敌人妄想等待救援,躲在机舱负隅顽抗。为保护民众生命安全,孙忠和士兵急忙呼喊乡亲们撤离。接着,他交代士兵:“需要活捉日军飞行员获取情报。你们都退后保护民众,我先靠上去。”孙忠提着枪,向敌机尾翼快速匍匐靠近。突然,敌人射出一梭子弹,孙忠应声倒下,鲜血染红沙滩。战士们愤怒还击,并抱起孙忠后撤。孙忠用微弱的声音嘱咐:“记住要活捉日军飞行员。我和胞弟孙孝都为抗日牺牲,日后请照顾我的父母、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说完便闭上眼睛,献出了30岁的宝贵生命。最终,日机飞行员求救无望,举手投降。

  第三天,东山兵团自卫中队官兵为孙忠举行简朴的军葬仪式,为英雄壮行,向英灵致哀。

  孙家后人讲好英烈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

  父亲牺牲时,孙国喜刚出生40天。爷爷、奶奶想到两个儿子先后牺牲,虽万分悲痛,但又感到为国为民捐躯无上光荣。他们一再叮嘱孙国喜母亲刘苏,要化悲痛为力量,把儿子抚养成人。坚强的刘苏擦干眼泪,勇敢挑起照顾公婆、抚育幼儿的重担,不辞劳苦日夜耕织渔网,靠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孙国喜上学读书,初中二年级辍学后,先后在东山县城关公社林场、南靖县丰田农场当工人,后到东山县城关粮食复制社工作直至退休。

  孙忠的坟墓原在铜陵镇东坑口,20世纪80年代因建设东山味精厂迁往竹枝山,与孙孝坟墓在一起。迁墓时,孙国喜特别留意父亲遗骸,看到遗骨上有几个弹洞的痕迹。孙国喜的堂侄儿孙状春告诉笔者,孙国喜退休后,经常应邀向社区居民群众、青少年学生宣讲孙忠、孙孝兄弟的抗日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教育激励子孙后代缅怀先烈、不忘国耻,牢记乡愁、铭记历史,汲取奋进新征程的力量。此外,孙国喜还坚持每年清明节和抗战胜利纪念日,参加抗战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活动。

  如今,81岁的孙国喜身体欠佳、腿脚不便,再也不能在清明节上到铜陵镇竹枝山为父亲和叔叔扫墓了。他告诉笔者,他一生最大的愿望是:“恳请东山县有关部门帮助将孙忠、孙孝两位抗日烈士的坟墓迁进东山县抗战烈士陵园安葬,与其他抗战烈士一起,共同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祭奠。”

  ☉谢汉杰 文/图

责任编辑:陈 岩 陈志荣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