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式“隔空”指导
120调度员13分钟救回昏迷男子
“120吗?我爸口吐白沫,人已经昏迷,脉搏、呼吸越来越弱,血压只有40多……”9月3日中午1时许,漳州市急救中心120调度中心响起一通急救电话。而在随后长达13分钟的通话中,120调度员通过“隔空”指导,最终成功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这是一段关乎生死的对话。电话一端是无比慌张的家属,另一端则是沉着冷静、专业果断的市急救中心120调度员。近日,漳州融媒记者前往市急救中心,找到了这位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女调度员陈小娟,还原了那13分钟“云急救”背后的感人故事。
今年30岁的陈小娟是市急救中心120调度室的一名调度员。自2019年底加入该中心成为一名救护车出车护士以来,她在这个艰苦的岗位上已坚守近六年。不久前,中心为了照顾身怀六甲的她,将其调整至调度室担任调度员。目前,她和中心的另外8名调度员共同肩负着漳州地区的急救调度任务,每天接听数十通急救电话。
文章开头描述的惊险一幕,发生在9月3日中午。家住龙文区朝阳街道的一名年轻男子,因父亲突然昏迷,在慌乱中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面对这一突发紧急状况,陈小娟接到报警电话后,迅速启动MPDS急救系统(急救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同步调度急救车。“救护车已经派出。请不要挂断电话,我现在教你该怎么做。”面对电话那端情绪慌乱的家属,通过转岗培训正式成为调度员仅四天的陈小娟,用沉稳清晰的指令指导对方:“仔细听好,让患者平躺在地面上,拿掉枕头及头下所有物品,我现在教您如何进行胸外按压……”
在陈小娟耐心而专业的指导下,家属强忍慌乱,一边复述操作细节,一边准确执行指令。通话至第13分钟时,患者发出咳嗽声并开始大喘气,终于转危为安。
“开始喘气了,眼睛睁开了,醒了、醒了!”家属的欢呼也让陈小娟长舒一口气。此时她才发觉,自己虽身处空调房,后背却已湿透。“这是我第一次‘隔空’抢救患者。”陈小娟坦言,之前随救护车出车虽多次参与现场急救,但这次无法直观感知现场情况,全靠语言沟通进行“隔空”急救,内心难免有些紧张。“但作为一名专业急救人员,我们必须用冷静和专业,指导对方的同时也传递信心。”
陈小娟还提到,这名家属的快速反应和高度配合也给了她极大信心。当从电话中听到患者咳嗽的声音时,陈小娟激动不已。
在危急关头,应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陈小娟也给出了建议。“首先要保持冷静,准确报告患者的详细地址。”她介绍,地理位置应包括具体区域、街道、小区及楼栋门牌号等信息,以便迅速派车施救。在病情描述方面,应清晰说明是胸痛、胸闷还是摔伤等,为调度员评估情况提供依据。此外,应积极配合调度员的问询和初步急救建议,必要时实施心肺复苏或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同时,还可安排其他亲友到小区门口或路口引导救护车,以便让救护车以最快速度接应患者。
☉漳州融媒记者 杨婉真
责任编辑:陈 岩 陈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