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坂仔的山坳里,一座名为“天利植牧场”的农庄,曾是抗战时期闽南革命者的生命线。走进牧场旧址,如今这里已是青苔覆阶,但数十年前,它却是中共漳州地方组织的“暗夜明灯”。
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对国民党实施政治诱降,国民党当局趁机制造事件。在抗日战争中,爱国开明绅士赖秉坤与共产党积极合作,协助争取国民党保甲长为共产党工作,支持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供给抗日游击队物资,保护党的干部。其创办的天利植牧场由此成为中共漳州中心县委秘密联络站,为游击队提供食物、药品、资金及情报传递渠道。
平和县心田宫管理委员会文史顾问赖瀚钟:这里现在保存了一些遗物,就是当时游击队在这边隐藏还有活动的一些遗物,比如说碗,算盘,煎药用的药壶,那些都是以前保存下来的。就是说明当时游击队在这边活动是非常频繁,而且日常化的样子。
1939年,天利植牧场建场10周年,赖秉坤的儿子赖国民写信给毛泽东讲述天利植牧场的情况,请求毛泽东题词纪念。12月7日,毛泽东亲自为天利植牧场题写了“造成生产战线上的模范战胜日寇”的赠词。
平和县心田宫管理委员会文史顾问赖瀚钟:在当时毛主席的题词是不可以公开的。因为当时还是国民党的天下,如果被发现了,那是不得了的,会杀头的。所以当时赖秉坤收到毛主席的题词后,冒险把毛主席的题词保存下来。
平和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党史编研科科长庄雅茹:毛泽东为平和“天利植牧场”题词,给漳州地方党组织和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同时也向社会宣告了这样的事实,在抗战进入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期,漳州地方党组织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自力更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赢得民主人士、中间派的支持,从而为抗战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如今,题词真迹珍藏于中共中央办公厅,却仍然传递着跨越时空的启示:历史从未远去,它藏在药壶的裂痕里,写在泛黄的纸页上,更活在“民心即江山”的永恒真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