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漫画家们以笔为枪、以墙为阵,用生动的画面唤醒民众抗日救亡的意识。如今,八十多年过去了,在我县多座古厝的墙壁上,依然完好留存着一些抗战漫画,它们是历史的无声见证。今天,让我们走进龙山镇太保村陈氏宗祠有庆堂,感受这些特殊历史见证物的力量。
初秋清晨,阳光洒入有庆堂古老的天井,七十多岁的陈亚英和几个村民正仔细清扫着厅堂两侧青砖墙上的四幅抗日宣传漫画。这些创作于1938年的画作,虽然历经八十余年风雨,线条却依然清晰可辨。
这四幅漫画绘制在青砖墙上,距地面约2米高,分别绘制了高射炮、战舰、飞机与坦克车等军事装备,每幅约1平方米,画作线条简洁有力,生动展现了当年的抗战豪情。
画作绘制前夕,抗日战争的烽火已蔓延至福建,漳州、厦门、福州等地接连遭受日军轰炸。面对日益严峻的局势,我县各地纷纷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地进步师生、中共党员和游击队员积极投身抗日宣传,在重要建筑上绘制抗日漫画和标语,激励民众站起来,共同抗日。一些村民从漫画中汲取信念,怀着“救国图存”的决心,义无反顾地穿上军装、走向烽火前线。
岁月会模糊记忆,却带不走历史的见证。如今的太保村,除了墙上的漫画,还珍藏着先辈留下的勋章,以及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这些实物与漫画成为是村庄深厚家国情怀与红色基因的鲜活载体。
在我县,除了太保村,金山镇、梅林镇等地的古老建筑上,也留存着不同主题的抗战漫画。
如今,有庆堂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民们时常自发前来参观。
这些绘制在墙上的抗战漫画,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人民高涨的抗日热情。如今,当青少年驻足于漫画前、当村民们守护着红色遗存,当更多人倾听这段历史,便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也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