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长泰“飞防+人补”织密松林“防虫网”

来源:漳州头条  时间:2025-08-05   作者:庄文剑

  长泰“飞防+人补”织密松林“防虫网”

  构建360°无死角防控屏障,效率提升20倍

  盛夏清晨,在长泰区枋洋镇的一处林间空地上,技术人员正为大型植保无人机加注药剂。伴随着旋翼轰鸣,无人机在飞手操控下腾空而起,在目标林区低空“飞行”,旋翼产生的强劲气流将药剂均匀喷洒,精准覆盖下方林木。

  这种专业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极高,单次飞行15分钟即可喷洒80~100公斤药剂,覆盖50余亩林区。40天便能完成全区12万亩主要林区的防虫作业,一年仅需喷洒一次,效率是传统人工打药的20倍以上。

  “以前山里林木发生虫害,常因地形等原因限制难以及时处理,只能干着急。现在无人机‘呼啦’一下就能洒一大片,心里踏实多了!”枋洋镇林业干部李晨帆对此深有感触。

  然而,面对高大的松科植物,“空中洒药”真能做到全覆盖?

  林业技术人员介绍,他们采用的是“无人机主力作业+人工精准补防”的协同模式。在无人机完成大面积喷洒后,林保人员会重点对树干基部、枝条缝隙等害虫易藏匿的“死角”进行精准施药。

  “飞防”与“人补”双管齐下,构建360°无死角的病虫害防控屏障。

  此次防治主要针对的是松材线虫。该害虫在夏秋季对松科植物威胁极大,侵入树体后大量繁殖并啃食木质,可致树木迅速枯萎死亡。它还可通过寄生在松墨天牛体内进行大范围传播,若防治不力可能导致林地短时间内大面积枯萎。

  “我们选用的是环保高效药剂,主要成分为白僵菌粉剂和浓度0.25%高效氯氰菊酯粉剂,对人体、动植物及生态环境安全无害。”区林业局林业防灾减灾股负责人张帆介绍,白僵菌能高效触杀害虫,且药剂粒径小、易喷洒渗透、无需兑水,特别适合山区林区作业。

  “飞防+人补”模式充分发挥了无人机高效、省工、安全的优势,同时以人工精准补防有效弥补了复杂地形下的作业短板。自2024年全面推行该模式以来,长泰辖区内重点林区未发生大规模虫害,林木常年保持健康葱郁,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长泰区的实践是新技术赋能生态环境保护的生动体现。通过引入无人机技术、生物防治药剂等要素,创新防治模式,大幅提升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覆盖面、效率和精准度,显著降低了人力物力消耗及环境风险。这不仅是森林病虫害防控手段的革新升级,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运用科技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有力举措。

  ⊙林子越 徐炜坚

责任编辑:黄妍婷 徐镜正 周媛婷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