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创新“社会救助一件事”工作机制
让困难群众“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漳州新闻网讯(漳州融媒记者 黄天航 通讯员 张霞 郭丽云)在社会救助体系中,如何将多项救助政策整合,实现高效便捷办理,一直是基层服务的重点和难点。我市创新“社会救助一件事”工作机制,为陷入多重困境的家庭撑起一张“暖心伞”。
家住龙文区的林某,为给孩子治病花光积蓄,随后又被确诊多种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家庭彻底失去经济来源。得益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市发改委(高转办)与市民政局共同推进的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工作机制,林某的困难情况得到了快速响应与解决:一次提交材料,便完成基本生活保障联办、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需求办理,并在5个工作日内获得了2000元急难型临时救助,暂时渡过生活难关。
林某的案例是我市“社会救助一件事”改革应用的生动缩影。过去,不同的社会救助项目,需要分别申请。“社会救助一件事”推行后,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救助资源,统一受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急难型临时救助、支出型临时救助、低保边缘家庭等五个事项申请,让困难群众“只跑一次、一次办成”,大大减少困难群众获得救助的时间。机制还创新建立了“入户核查与系统审批同步推进”模式,打破了传统“申请—等待—核查”的串联流程。同样以林某为例,其提交的材料同步推送核对平台,确认符合条件后快速进入低保审批。
此外,针对林某住房、健康、刚性支出的经济缺口,我市联动对应部门专项办理:对接住建部门协助申请公租房,联动社区定期上门给予健康关怀,对接区慈善总会为其争取5000元慈善阳光救助金。这种多政策整合与协同办理,得益于漳州民政“1798(一起救吧)”救助机制,实现从民政“单一救助”向多部门“综合救助”的转变,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更为困难群众争取多种救助帮扶政策。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社会救助一件事”还实行持续跟踪与动态保障的闭环管理,通过建立专属台账,确保帮扶过程可追溯。
截至目前,我市有低保人数10.31万人、特困人数12531人,实施临时救助24337人次。随着“社会救助一件事”的深入推广,将有更多困难群众享受到“一站式”救助服务,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张俊毅 陈 岩 陈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