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漳州市区同乡会会长、香港漳州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席林绍奋:
赴港48年,我的心永远在家乡
“来香港48年了,但我的心永远在家乡。”提起漳州,香港漳州市区同乡会会长、香港漳州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席林绍奋似乎有聊不完的话题。
林绍奋是漳州爱国侨领林开德的儿子。他于1977年移居香港,同他的父亲一样,在异乡一路打工、创业,却时刻不忘漳州这片故土。
他为成立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奔走联络,是总会7位向香港特区政府注册的创会会董之一;他为故乡文化艺术的对外传播铺路架桥,协调漳州木偶剧团首次赴港演出;他为家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推动多项民生工程落地……“是我的父亲,引领我走上爱国爱乡的道路。我们家族的子孙都会说家乡话,我们的根永远在漳州。”林绍奋说。
勤劳拼搏创事业
1952年,林绍奋的父亲结束了海外的全部生意,携家眷回到漳州定居,投身祖国与家乡建设。两年后,林绍奋在芗城区出生,先后就读于漳州华南小学、漳州二中,在卤面、豆干面等漳州小吃的陪伴下度过了少年时光。
1977年,时年23岁的林绍奋赴港创业,一切都要从头打拼。在港数十年,他勤劳创业,拼搏守信,先后创办香港侨辉物业代理、侨辉贸易公司、侨辉礼品中心等,经营房产、物业中介,在广东合资设立水晶和金属工艺品工厂,专营各类礼品批发、零售等进出口贸易生意。
“对我而言,通过努力拼搏,打牢经济基础,才能帮助我更好地投身公益事业,为家乡做贡献。”林绍奋说。
织就漳港联结网
香港漳州同乡总会成立之前,约有5万余名漳州人定居香港,彼此却相识甚少。
1980年,在漳州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约9人的香港漳属同乡会(现香港漳州同乡总会)筹备工作组成立,林绍奋与父亲名列其中。如何通过总会这一平台,把在港的漳州人团结在一起,成为父子俩的共同课题。
历经四年的筹备,总会于1984年正式成立。四年间,父子二人为总会筹措资金、购置会所四处奔走,以县域为单位逐个寻找有影响力的同乡、发展会员。总会成立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爱国爱港爱乡宗旨,积极参与香港社会事务,关心支持家乡建设,为促进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和漳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4年,林绍奋牵头创立香港漳州市区同乡会并担任理事长,担任芗城区委、区政府招商顾问,为芗城区的海外联谊工作、侨务侨联工作、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细致工作。
同时,他三十年如一日主持香港漳州二中校友会会务,承担大部分经费,为母校50、60、70周年校庆及奖教基金筹集超百万元资金,推动校友会成为连接漳港学子的精神纽带。
此外,他还兼任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港岛东分会副会长、香港福建中学董事等职,在港岛东社区织就一张庞大的闽籍乡亲服务网。
让世界看见漳州
1988年,漳州木偶剧团首次赴港演出,林绍奋负责协调、接洽相关事宜,连续9天亲自带队搭建舞台、接送演员。
这是漳州演艺团体第一次在香港演出。“木偶剧团和歌仔戏是在港漳州同乡们心心念念的乡音,更是漳州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林绍奋表示,借由香港的国际化平台,可以让世界了解漳州,让漳州走向世界。
在多方努力下,演出顺利进行,台上热闹又熟悉的锣鼓声,唤起了台下在港漳州同乡们的悠悠乡情,也吸引着香港男女老少的目光。演出过后,香港不少学校联系林绍奋,请他帮忙联系剧团增加演出场次,让学生近距离领略布袋木偶戏的魅力,了解漳州深厚历史与文化积淀。
往后数十年,林绍奋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漳港艺术交流交融,让世界看见漳州。1989年促成东山画家谢学文画展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开创福建社团办展先河;1992年策划“漳州水仙花雕刻展”,吸引海内外观众纷至沓来;2016年主办漳州二中校友会香港书画展,创下漳州院校在港办展纪录。
以行动诠释爱乡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漳州,林绍奋以持续的公益行动表达着诗句中承载的浓浓爱乡情。
1991年原漳州大学图书馆筹建时,他倡议扩大募捐范围,最终为工程筹得港资超百万元;他捐送龙海华侨医院牙科治疗床,捐资重修家乡寺庙、宗祠、水泥路;累计为香港漳州同乡总会、香港漳州市区同乡会、香港漳州二中校友会等社团捐资捐物超百万元,更带头捐资助力侨联大厦重建。
在任职芗城区政协委员、侨联副主席期间,他深入调研并提出“侨村道路环境重建”“侨芗剧场修旧如旧”“龙文塔遗址公园建设”等提案,推动多项民生工程落地。
“在二中读书时,龙文塔是我放学嬉戏的好‘所在’,也是漳州老一辈群众共同的文化记忆。”林绍奋说。
如今的龙文塔遗址公园,既保留了龙文塔的历史文化符号,又以栈道、绿地等方式搭建起了群众休闲健身的便利场所,收获了广大群众的赞许。
为表彰林绍奋四十八年来对国家、香港的诸多贡献,中国侨联、国务院侨办授予林绍奋“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香港特区政府为其颁发“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
从龙江大地到维多利亚港,林绍奋用四十八年光阴诠释了“落叶归根”的深意。正如他常说的:“能为家乡尽绵薄之力,是责任,更是幸福。”
☉漳州融媒记者 蔡楠楠
责任编辑:陈 岩 陈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