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真品与复仿制品为何一起展出?

来源:漳州二手房交易的法律风险  时间:2025-09-17   作者:吕芙蓉

  真品与复仿制品为何一起展出?

  ——带你揭秘国宝背后的布展故事

  媒体记者提前探访布展情况 漳州融媒记者 严洁 摄

  马首(仿制件)

  兔首(复制件)

  鼠首(复制件)

  猪首

  猴首

  虎首

  牛首

  备受瞩目的“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将于9月19日(本周五)在市博物馆三楼特展厅亮相。目前布展工作进展如何?此次展出的圆明园兽首文物中,有四件原件,两件复制件,一件仿制件,为何要将文物真品与复仿制品一起展出?带着这些问题,9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市博物馆一探究竟。

  布展现场,兽首文物开箱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文物进展柜之前,负责开箱工作的保利艺术博物馆工作人员依次校准尺寸、调节展具细节,以确保文物安稳“入住”。随后,工作人员佩戴手套,谨慎地拧开运输箱的固定螺丝,揭开内部保护层,将七尊兽首依次置于展柜中。“接下来我们会对展厅、展柜的灯光进行最后的微调,并设置展签,让国宝以最好的状态与漳州的观众见面。”保利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詹春晖介绍。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出的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四尊兽首原件,与鼠首、兔首复制件及马首仿制件在制作工艺、金属光泽感、造型细节上都有肉眼可见的明显差异。当被问及为何会将“真品”与“复仿制品”同台展出,詹春晖解释说:“兽首真品和复仿制品一直是我们巡展中的热议话题。以往有许多观众对展出兽首是否为真品表达过质疑。我们将文物原件和复仿制品共同展出后,孰真孰仿一目了然。原件的工艺精细程度与现代的复仿制品差别较大,即使是非专业的观众也能发现两者的区别。相信开展后,来到现场的漳州观众也能找到许多不同之处。”

  目前,整个展厅基础搭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文物的展板均已上墙。展厅颜色以紫色、红色、绿色为主,契合兽首、青铜器等展出文物的风格。展厅的布置也暗藏巧思。“我们在兽首厅布置了十二兽首诞生地圆明园海晏堂的造景,结合火烧圆明园、国宝外流及回国之路等展板故事叙事,希望给游客带来沉浸式的看展体验。”市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徐翌昕说。

  据悉,此次展览基本陈列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有史以来福建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展览分为“吉金集萃”“妙相重光”“聚首盛世”三个部分,展出圆明园兽首、商周时期青铜器、北朝时期石刻佛像等85件珍贵文物。

  ☉漳州融媒记者 王怡婧

  相关链接

  十二兽首为何物?它是清代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建筑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兽首水力钟喷泉的主要构件之一,采用宫廷特制合金铜,混合多种贵金属,色泽深邃,永不锈蚀,由宫廷匠师精心雕琢,细节入微,动物绒毛等细腻之处均手工锻打,栩栩如生。其雕刻工艺和风格代表清朝盛期中西方文化融合的风潮,也反映了当时高超的工艺科技水平。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园中大量珍宝被焚毁劫掠,百余年来十二兽首流失海外,经历损坏、转卖、辗转世界各地。2000年至今,在官方与民间各方的努力下,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兔首等7尊兽首先后通过拍卖、捐献等方式回归祖国。除马首铜像存放于圆明园正觉寺外,余下牛、虎、猴、猪兽首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鼠、兔兽首存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余五首目前下落未明。

  兽首特点

  鼠首:双耳竖起,双目圆睁,腮帮鼓起,口鼻之间有数个小孔,头部表面刻密集的鼠毛。

  牛首:展现鲜明的西班牙斗牛风格,其双角优雅地向前弯曲,形成独特的造型。深沉厚重的外表下,隐藏着灵动的神采。铜铃般的双眼和逼真的褶皱,即便有斑驳的划痕,也丝毫不减其威风凛凛的气质。特别是那对向前弯曲的牛角,与中国传统水牛、黄牛的牛角造型截然不同,更显其独特与珍贵。

  虎首:其造型与中国传统虎形象有着显著的区别,额头上的“王”字刻痕彰显了其百兽之王的地位。如果不是这个标志性的“王”字,许多人或许会误将其视为狮子。虎首铜像的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中西文化,虎目炯炯有神,虎嘴微张露出锋利的牙齿,仿佛随时准备发出震天的怒吼,充满力量和动感。

  兔首:双目圆睁,鼻隆起,嘴微张,双耳向后竖起,脸部以细密阴线刻出毛发,造型写实,栩栩如生。

  马首:造型写实,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处均清晰逼真。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猴首:以写实风格塑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美猴王”形象。精细的铸工使得猴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可见。长尾猴的头部雕像生动地展现了猴子的神态和特征,尤其是那双灵动有神的眼睛,让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猪首:其造型与中国传统的猪形象大相径庭,尖嘴长吻、獠牙外凸,呈现出野猪的勇猛形象。猪首的制作工艺精湛,表面光洁如镜,线条流畅,融合了东西方造型的艺术特点。

  七大兽首坎坷回归路

  鼠首 兔首

  1945年,公开资料中最早藏家西班牙画家和摄影师荷西·马利亚·塞特去世,两尊兽首辗转法国多位古董商。

  1986年,法国古董商将兽首卖给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罗兰。

  2008年,圣罗兰去世,将兽首遗赠予皮埃尔·贝杰-伊夫·圣罗兰基金会。

  2009年,兽首现身巴黎佳士得圣罗兰收藏专场拍卖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谴责,中国商人蔡铭超竞得但并未支付。

  2013年,法国PPR集团在拍卖会上购得,无偿捐赠给中国政府,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牛首 虎首 猴首

  1985年,美国古董商在加州私人住宅内发现并购得,后转让给英国古董商。

  1987年,台湾寒舍集团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购得,后转让给其他收藏家。

  2000年,中国保利集团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购得,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马首

  1987年,台湾寒舍集团在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购得,后转让给其他收藏家。

  2007年,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会购得。

  2019年,何鸿燊将马首捐赠给国家文物局。

  2020年,国家文物局将马首划拨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收藏。

  猪首

  1987年,美国一家私人博物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购得。

  2003年,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在美国寻访到猪首的下落,经努力争取,美国藏家同意将猪首转让给该基金。

  2003年,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向该基金会捐款,换回猪首,随后赠予保利集团,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本组图片由漳州融媒记者严洁、王怡婧 摄

  ☉漳州融媒记者 王怡婧 整理

 
标签: 漳州三平寺

相关资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