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平和新闻

福建日报 | 平和:于群山阡陌间,播撒希望之光

来源:平和头条  时间:2025-09-17   作者:王蓉

核心提示:<section nodeleaf=""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transparent; margin: 0px; padding: 0px; outline: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在漳州平和,活跃着一支由教师、警察、企业家、医生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于群山阡陌间,播撒希望之光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报业集团记者 萧镇平

图片

“七彩假期”公益课关爱留守儿童。(资料图片)

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portant;">“当你展开这本纪念册,或许正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怀揣对未来的憧憬与一丝忐忑……祝贺你,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坚韧跨过高考这座桥梁,即将奔赴更广阔的天地!”

portant;">近日,平和县30余名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困境学生,各自收到一本由县爱心助学志愿者协会精心制作的纪念册。册中记录的,有他们在中学时光的奋斗足迹,还有志愿者们的爱心陪伴。

portant;">据了解,平和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是一支由教师、警察、企业家、医生等各行各业人士组成的志愿者队伍。8年来,他们行走于阡陌之间,穿梭在群山深处,走访困难学生家庭,搭建起一座又一座助学的桥梁。

portant;">截至目前,该协会已成功帮助305名学子继续学业,其中143人顺利考入大学,部分受助学生大学毕业后主动回归,以志愿者的身份反哺协会、回馈乡土。

portant;">牵线搭桥 热心助学

portant;">“感谢家乡的热心人!”9月开学季,朱小妍背着行囊迈进大学校门。她回望身后那群一直默默支持她的爱心人士,心中充满感激。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下,朱小妍顺利完成中学学业,走进憧憬已久的大学校园,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portant;">朱小妍家在闽粤交界处的九峰镇,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同在读书阶段。自父亲去世后,全家依靠政府补助维持生活,姐妹俩一度面临辍学困境。

portant;">2020年5月,获知朱小妍的家庭境遇及迫切需要帮助后,志愿者朱南镇、郑惠芳、林友平等第一时间前往她家中走访。

portant;">“她们住在姥姥留下的旧屋里,眼神干净明亮,写满对读书的渴望。”林友平回忆道。

portant;">在志愿者的牵线下,在漳州经营电器生意的朱建和,开始资助朱小妍的基本生活费用,每月600元的助学金,风雨无阻,如期送达。

portant;">志愿者们还定期通过学校老师、家属、同学等,多方了解朱小妍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些点滴细节,都被记录在充满温情的纪念册中。

portant;">从初二到高中毕业,5年来持之以恒的陪伴,终于在今年结出硕果:朱小妍考上了大学。

portant;">“我自己也是农村家庭出身,深知生活不易。对于许多山里的孩子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协会会长朱金墩说,2017年,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这一协会,持续关注贫困学子、留守儿童和山区教育。

portant;">协会采取灵活助学机制,包括“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形式,也接受一次性帮扶与爱心接力。所有助学金都由爱心人士直接交付学生或监护人,协会不经手资金,确保每一分钱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portant;">点亮心愿 温暖童年

portant;">为了充分了解每个受资助学生的真实状况,不管山高路远,志愿者都坚持上门核实情况,确认属实后才牵线对接资助人。

portant;">杨福英是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日程表排得满满的,她陆续打造“爱,伴你成长”“小先生,大课堂”“暖冬行动”等10余个公益项目,成为困难家庭眼中的“天使姐姐”、孤寡老人心中的“女儿”、困境学生依赖的“爱心妈妈”。

portant;">文峰镇的小丽是残疾人林伯的养女,性格内向自卑,家庭经济困难。杨福英得知情况后,每月为她提供500元资助。小丽初入县一中就学,在陌生环境中愈发沉默。杨福英利用周末时间,带她购置学习资料,邀她到家中感受温暖;节假日,登门促膝长谈;生病时,陪伴就医。点滴关怀如春雨润物,最终让小丽敞开心扉:“杨老师,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开朗了。没有您,我都不知道世上还有这么多快乐。”

portant;">前年一个假日,志愿者黄冰心和杨福英第一次走进受助学生小喜的家。孩子低着头站在门口,屋内堆满多年未清的废品和杂物。与小喜相依为命的父亲视这些废旧物为“宝贝”,村干部多次劝说清理无果。

portant;">两人发挥女性特有的细致与耐心,经几次沟通,终于说服小喜父亲同意清理。她们整整运走4车垃圾,随后请工人搭顶棚、做清洁、购置新家具、重新布置室内外……忙碌了两个周末,终于让这个家变得明亮整洁。

portant;">“你们不仅助我上学,还让我的家变得干净明亮。你们就像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16年来第一次拥有自己的书桌和床,小喜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portant;">这样的爱心点滴不胜枚举。“小心愿,大希望。一本想读的书、一个新书包、一个篮球、一套新衣……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却是很多孩子难以实现的梦想。”朱金墩说。

portant;">七彩课堂 爱心反哺

portant;">“同学们,暑假就要结束,我也要返校了。明年再见!”8月底,在文峰镇黄井小学,闽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大三学生杨志华完成了“七彩假期”公益课的最后一讲。

portant;">“七彩假期”公益课是协会近几年推出的“小先生,大课堂”公益活动之一,通过整合政府、社会组织和高校资源,构建“教育+陪伴”暑期托管新模式,切实缓解留守儿童看护难题。

portant;">“暑期是孩子们快乐的假期,也是留守儿童看护与情感的‘空档期’。我们希望通过志愿者的暖心陪伴,给予他们守护与温暖。”朱金墩说。

portant;">“七彩假期”公益课计划招募返乡大学生及高校团队担任志愿者,服务6所乡村小学的300余名留守儿童,尤其关注双亲外出、隔代抚养等特殊家庭子女。消息一经公布,许多暑假返乡大学生就纷纷加入志愿者队伍,其中不少是原先受过资助的学生。

portant;">一些曾受过协会爱心帮助的学生,接下了传递爱心的接力棒。

portant;">杨志华曾在高中时接受过爱心资助,从大学起,便主动加入协会,担任志愿者组长,参与受助学生跟踪与资料整理。去年暑期,他在九峰、大溪、文峰3所小学担任支教班主任,兢兢业业,广受好评。像杨志华一样,曾婉怡、陈玲玲、朱慧妹等曾受资助的学生,如今已成为协会志愿者的中坚力量。

portant;">据了解,平和县“小先生,大课堂”七彩假期活动已连续开展8年,累计吸引全国100多所高校730余名返乡大学生,共组建65支团队,深入村小、工业园区服务留守儿童1.52万人次。

 
标签: 平和楼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