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夜晚亮起休闲的灯火,乡村的小路上,却有一束光为孩子而亮。在龙山镇,乡村教师吴旺才的夜晚,十年来始终与“家访”紧紧相连——他踏着夜色走进农家,把课堂外的关怀、教育的温度,送到一个个孩子身边。今晚,就让我们循着这束灯光,感受这份跨越十年的坚守与希望。
晚上七点,夜色渐浓,在龙山中心小学,本应该下班的吴旺才老师又开始忙起来,准备当晚的家校走访。吴老师说,2014年他调到这所小学任教后,这条乡村小路,他已走了十多年。
走访的第一站,是学生吴沛颖的家。来到沛颖家里时,沛颖正在书桌前练习书法,吴老师便发现了问题。
离开沛颖家后,吴旺才老师又随机前往了学生乐彤的家中。
可能是一句针对性的学习指导,也可能只是几句关心生活的家常话,但老师的到来,却悄悄弥补了有些家庭缺失的陪伴,也把教育的温度从课堂延伸到一个个朴实的家中。
而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夜晚到访,从来不是“突然的打扰”,而是一份藏着温暖的“惊喜礼物”
吴旺才的走访常常持续到晚上十点,但他早已习惯这样的节奏。他说,只要能多了解孩子一点,多帮孩子一点,这条夜路,就值得走。
十年夜色,一盏灯火,一条家访路。吴旺才老师的脚步,踏过了乡村的春夏秋冬,也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他用最“慢”的方式——一次次夜晚的登门、一遍遍耐心的讲解,守护着乡村孩子的成长。其实,在很多乡村角落,还有无数像吴旺才这样的老师,他们把自己变成一束光,照亮孩子的求学路,也点亮了乡村教育的希望。这份坚守,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却在日复一日的平凡里,写满了教育者的责任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