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土楼遇上青春画笔,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近年来,福建南靖土楼悄然变身为“露天美术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术生和画家前来写生。原本静谧古朴的土楼,因“写生热”悄然发生变化,“艺术+”正持续为当地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
初秋时节,走进南靖土楼云水谣景区,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来自全省各地的艺术生们在溪边古榕下、在土楼斑驳墙角旁,麻利地立起画板、支起小马扎,笔尖轻转间,土楼的建筑肌理、院落里的生活气息,便一一定格在画纸上。
近年来,南靖土楼景区凭借其独特的建筑形制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渐成为画家、高校师生青睐的写生胜地。这里的土楼不仅是适宜的绘画对象,更是一座鲜活的建筑博物馆和客家文化课堂。
师生们的创作热情,悄然改写着土楼的经济生态。“写生经济”逐渐成为当地文旅发展的新引擎:2024 年,南靖土楼景区已接待超2万名师生写生。与普通观光客不同,写生团队通常驻扎3天至一周甚至更长时间。这一变化拉动了周边民宿、餐饮及画材等相关行业的消费,为景区注入了更加持续和稳定的经济活力。
写生热潮的背后,是南靖县对“写生经济”的精准培育。为更好满足不同创作者的需求,当地通过整合优质文旅资源,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土楼从单一景点向综合文化体验区转型。
在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下,以往土楼旅游以中老年为主的游客构成,如今年轻面孔日益增多。写生团队的到来,也有效充实了淡季和非周末的景区客流。
为让“写生经济”走得更稳,南靖县在“政策扶持”之外,还通过土楼管委会做好“服务兜底”:从安全、效率、体验三方面提供保障,让创作与游览互不干扰。
未来,南靖县将继续深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战略,进一步推动艺术创作与文旅消费、教育研学的深度融合,让土楼文化焕发长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