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从枪林弹雨到岁月静好

来源:漳州二手房价格走势  时间:2025-09-03   作者:吕芙蓉

  百岁抗战老兵的纪念章,藏着一部家国情怀的“活历史”——

  从枪林弹雨到岁月静好

  纪念章在蔡友琳的胸前熠熠生辉

  近日,长泰区枋洋镇径仑村一处简朴的农舍内,庄重与温情交织。长泰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子毅带队专程到访,为百岁抗战老兵蔡友琳佩戴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老人颤抖着双手轻抚勋章,眼含热泪道出心声:“感谢共产党,这枚纪念章是我最大的荣耀!”这枚闪耀的勋章,不仅是对老兵的崇高礼赞,更是对那段烽火历史的深情回望。

  少年投戎:烽火中的白衣逆行

  蔡友琳是土生土长的长泰子弟。1940年,抗日烽火燎原之际,年仅15岁的他怀揣保家卫国的赤诚,主动报名参军,成为国民革命军第70军80师野战医院的一名护士兵。从1941年5月到1945年5月,他随部队转战多地,先后参与大湖战役、闽东追击战,后又随部南下厦门,在枪林弹雨中书写着青春担当。

  “刚入伍时哪有新军装,穿的都是牺牲战友留下的旧衣服,上面满是虱子,苦啊!”时隔数十载,蔡老对初入军营的艰难依旧历历在目。作为毫无医学基础的少年,他从零学起战场护理技能:“一到部队就接受紧急培训,学包扎、学护理,我的任务就是守着伤病员,让他们能多一分生机。”

  战事最激烈时,伤员一批接一批从前线抬下,死亡成了习以为常的事。“第一次见死人,腿都在抖,但怕也没用,这是我的责任啊。”蔡友琳的话语平静,却透着穿越生死的坚毅。他尤其难忘1941年5月的福州大湖战役:“离前线老远都能感觉到炸弹的冲击波,伤兵太多了,我们简单处理后就得赶紧往后送。那时候连双像样的鞋子都没有,穿的都是自己编的草鞋,脚下的路全是血和泥。”

  1945年,闽东追击战期间,蔡友琳和战友们心中只有一个念想——早日结束战争。当抗战胜利的消息传来,整个驻地瞬间沸腾,“那一刻,所有人都在喊‘能过太平日子了’,那种激动,这辈子都忘不了”。

  解甲归田:硝烟散尽后的岁月静好

  1945年抗战胜利后,部队进行改编,蔡友琳选择离开军营,在厦门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1949年,浓浓的思乡之情驱使着他,踏上了返回长泰老家的路。“一路都是走着回去的,饿极了就向沿途的人家讨口饭吃,难是难,但心里是亮的,知道快到家了,能过上安稳日子了。”

  回到家乡后,蔡友琳娶妻生子,过起了平凡的生活。如今,百岁高龄的他身体还算硬朗,只是听力稍有减退,子女们孝顺懂事,一家人其乐融融。这些年,他很少主动说起那段烽火岁月,却把为民族而战的记忆深深镌刻在心底。

  社会的关怀如涓涓细流。自2015年5月起,蔡友琳开始接受公益基金助养金;同年,他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长泰区、镇两级领导更是常来探望,关心他的身体状况和生活起居,听他讲述当年的抗战故事。“抗战老兵是民族的脊梁,是活着的历史,他们的英勇和爱国精神,我们必须永远记在心里,传下去。”长泰区领导表示,将持续做好参战老兵的关怀工作,不折不扣落实优抚政策,让这些英雄们安享晚年。

  勋章传承:跨越时空的精神丰碑

  “战争太残酷了,能过上太平日子,就是最大的福气。”这是蔡友琳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用一生经历悟出的道理。“父亲年轻时离开家,在战火里摸爬滚打,经历了那么多苦日子,却始终活得豁达乐观,走得稳稳当当,这是他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儿子蔡子福的话语里,满是对父亲的敬佩。

  如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在蔡友琳的胸前熠熠生辉,如同他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老人脸上的每一道皱纹,都刻着岁月的印记,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抗战记忆。

  ☉漳州融媒记者 王琳雅

  通讯员 戴伟国 方小敏 文/供图

责任编辑/吴志润

 
标签: 漳州二手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