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战火浩歌请长缨

来源:漳州二手房热门小区推荐  时间:2025-09-03   作者:吕芙蓉

  抗战时期,漳州本地抗日歌曲层出不穷,民众争相传唱,抗日歌咏队空前活跃——

  战火浩歌请长缨

  《救亡歌谣》(1938年编印)

  《民众歌咏集》(1937年出版)

  《抗敌歌曲选》(1938年出版)

  几本抗战时期的歌曲集,藏着一段滚烫的岁月记忆。据漳州文史资料记载,抗战时期,芗潮剧社、龙溪县抗敌后援分会等爱国团体一呼百应,民众的抗战救亡热情高涨,抗日歌咏队空前活跃,工人、学生、商贩、农民高声呼唱,成了实打实的“歌咏统一战线”。这些由漳州本地编印发行的歌册,正在市档案馆举办的“档案里的漳州抗战”展览中呼喊着当年漳州大地的抗日激情。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翻开它们,那些激昂的旋律仿佛仍在耳畔回响。

  1937年9月,海沧音乐人李英主编的《民众歌咏集 第三集》在漳州面世。时任龙溪县长莫嵩福为其题字,芗潮剧社成员郭佳画的封面尤为醒目:一群怒目圆睁的群众正高声呐喊。编者在自述里提到,编书时正值日机轰炸漳州——1937年8月30日漳州首次遭轰炸,可炮声未歇,抗日救亡的歌声已漫过街头巷尾。从封底能看出,这套《民众歌咏集》共三集,3月、5月、7月已陆续出版。显然,漳州民间的抗日歌咏运动早成燎原之势。

  对于收藏了《民众歌咏集》的陈培坤老人而言,1937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那年6月,18岁的他在漳州首次游泳选拔赛上,一口气拿下了自由式50米、蛙式200米、仰式100米三项冠军,本要代表漳州赴厦门参加全省比赛,却因抗战爆发只能作罢。也是那年,漳州各校音乐课都在教唱救亡歌曲,各式歌册几乎人手一本,书店里抗战歌曲书也摆得满满当当。当时,在龙溪中学读书的陈培坤买了好几本歌册每日唱诵,那些激昂的旋律成了他的精神火把。1945年,陈培坤读大学时应征加入青年军,揣着来自漳州的战斗旋律奔赴前线。

  在民国27年(1938年)印制的几本抗日歌曲教材中,长泰岩溪中心小学印的《救亡歌谣》尤为特别,巴掌大的小册上,封面画着田间休息的农民,一人高歌、一人吹笛,封底“欢迎翻印”“每本二镭”的字样,透着让歌谣传遍乡野的急切。歌册中的闽南语歌谣朗朗上口,“劝兄弟,着识想,现在中国无贡样……”句句都是给乡亲们的醒世钟。龙溪县抗敌后援分会编写的《抗敌歌曲选》,不仅收录了厦门诗人童晴岚作词、漳州音乐教师曾雨音作曲的《保卫漳州》,封底还清晰印着“重印三次、共发行4500本”的字样,漳州民众的抗战热情可见一斑。这些本地抗战歌曲慷慨激昂、大气磅礴、振奋人心,直白又铿锵的歌词,读来仍让人热血上涌。

  战火浩歌请长缨。当战火漫过神州大地时,八十多年前的那些歌声,从不是零散的调子。它们裹着硝烟味漫过漳州的街巷,也顺着田埂飘进闽南的村落,连军营里的号声都要被这连片的声浪托起来,这是真真切切能撞开人心的排山倒海。将士们踏过青石板时,鞋底像是沾了歌声里的赤诚,连脚步都踩着拍子,仿佛每一步都在应和着“保家卫国”的呐喊。哪怕敌人听不懂闽南语的歌谣,也能被那股“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的抗战劲头吓破了胆——这哪是唱歌?分明是那个时代最直露的心声,是万千人攥着拳头的声响,听着就觉得脊梁骨发怵。

  ☉漳州融媒记者 肖颖婧 通讯员 黄雯君 文/供图

责任编辑/吴志润

 
标签: 漳州动物园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