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卿 王大鹏
如何打通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政策的“真金白银”又快又准地流入企业?近日,在舜洋食品公司车间一角临时拼起的会议桌旁,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政策辅导课”。漳浦县财政局选派的入企服务干部林溪泉来到车间,带来了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鼓励企业入园进区增产增效的若干措施奖补政策申报指南》等文件,与企业负责人、财务和技术骨干一起,就企业如何申请奖补政策进行“头脑风暴”。
“看这里,‘设备投资额’的认定范围很关键,发票、合同、验收单等缺一不可……”林溪泉指着政策条文和申报样表,声音清晰有力。他结合财政部门审核奖补资金的核心要点,将申报流程中涉及的材料要求及关键点讲给大家听。
“很多好政策,企业不是不想用,而是‘不会用’‘用不好’。”林溪泉坦言,他之所以选择把“课堂”直接搬进生产一线,是为了让政策的“及时雨”精准浇灌到市场主体的“根系”上。
作为一名财政干部,“财政+企业”联合诊断适配项目是这场服务的重头戏。林溪泉带着县财政局的同事,仔细翻看企业的设备台账、研发费用归集记录等。“你们这条新上的自动化包装线投入,完全符合‘智能化升级’的奖补方向。”林溪泉依据政策条款,与企业高管逐项对标,现场梳理出几个潜力申报项目。
“政策送上门只是第一步,关键要让红利‘落袋为安’。”林溪泉承诺,他将全程护航奖补资金,密切关注进展情况,在材料通过工信部门审核后,主动对接,紧盯资金审核、拨付流程,确保“申报—审核—拨付”一路畅通,让奖补资金高效、安全地直达企业账户。
“入企干部带来的不仅是政策文件,更是量身定制的‘财政锦囊’!他们对申报要求摸得透、流程把得准,帮我们理清了思路,让我们感觉特别踏实。”企业负责人林炳义表示,入企干部用财政的专业眼光,帮企业精准定位了申报方向,把复杂的流程和规范要求讲解得明明白白,还现场帮忙挖出了好几个“金矿”项目,让企业的发展信心更足了。
“深入企业一线是财政干部服务实体的必修课,我将继续发挥财政专长,当好政策‘宣传员’、资金‘协调员’,让每一分财政奖补资金都化作推动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谈及未来,林溪泉显得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邓文忠 徐镜正 周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