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融媒记者 林依妮
“永远记得自己曾被温柔地托举过,永远不要忘记回馈这份善意。”8月22日,2025年漳州市“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系列活动现场,站在讲台上的小舒(化名)声音微微颤抖。这位刚从漳浦一中毕业的女孩,声音清亮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当“感谢”二字从她口中说出时,前排几位爱心人士悄悄红了眼眶。
小舒来自漳浦农村的一个低保户家庭,母亲患有二级残疾,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父亲作为家中唯一的劳动力,每天天不亮就去集市摆摊,挣来的钱仅够勉强维持日常支出。“那些日子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我的心头。”回忆起高中三年时光,小舒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收摊后疲惫的背影,和母亲为日常生计发愁的焦虑。正是这些画面,激励着她每天天未亮就前往教室背书,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为父母减轻负担。
然而,当命运的齿轮真正来到眼前时,金榜题名的喜悦却很快被现实的经济压力冲淡。当华东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时,“父亲反复抚摸着通知书的鲜红封面,但看到学费单时,他眼神却黯淡了。”小舒回忆道。正当全家为学费发愁时,学校老师的一句话带来了转机——可以申请“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的大学助学金。
“希望工程圆梦行动”是漳州市希望工程爱心助学行动的一部分,该项目主要面向家庭困难的漳籍青少年,是共青团漳州市委、漳州市希望公益服务中心于2006年开始设立的希望工程品牌助学项目。近年来,通过发动社会爱心力量,该项目已累计筹备大学生助学款超700万元,帮助全市2000余名家庭困难的青少年圆梦大学。
“这份资助像一场及时雨。”小舒清晰地记得,提交申请后,自己每天都在期待与忐忑中度过,直到接到资助确认的电话,母亲在一旁不停地抹着眼泪说:“这下能去上大学了。”而她悬了许久的心也终于落地,第一次敢尽情想象大学校园的图书馆与社团活动。
这些年里,希望工程经历了从单纯的“救助”到“救助—发展”的转型升级。在当天举行的活动中,除了捐赠仪式, 还进行了漳州市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引才宣讲和“希望工程一堂课”,为受助学子们提供宝贵的实习信息与机会,并邀请各领域专家分享知识与经验,在精神成长、能力提升等方面为学子们保驾护航。
对于大多数受助者来说,希望工程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给了寒门学子“勇敢启程”的底气,成为他们前行的力量。讲台上,小舒的发言掷地有声:“愿我们带着这份力量,在人生的征途上勇往直前,既成为自己期待的模样,也成为让你们骄傲的模样!”讲台下,受助学生们默默点头,当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一个个稚嫩的脸庞上,纷纷化作一个个憧憬的笑容,笑容里既有对未来的笃定,更有一份延续温暖的决心。正如小舒所说,此刻照亮他们的光,终将成为他们照亮别人的光。
责任编辑:邓文忠 陈晓云 孟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