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一场跨越半世纪的“身份寻回”

来源:漳州最新消息  时间:2025-08-23   作者:吕芙蓉

  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创新运用“四下基层”工作法与“双轨并行”取证法,帮助22名退役老兵完成身份认定、落实优抚待遇——

  一场跨越半世纪的“身份寻回”

  黄聪海和老战友向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献上锦旗表示感谢

  近日,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迎来了几位特殊客人。他们身着朴素衣裳,身姿却依旧挺拔如松。领头的黄聪海走在前面,怀里紧紧揣着一面沉甸甸的锦旗,锦旗上的大字十分醒目:“解历史遗留问题 担退役后顾之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感谢你们,帮我们找回了‘身份’。”当天,黄聪海和几名老战友代表所在部队的部分退役人员而来,向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献上一份积攒了许久的谢意。红色绸缎上的字迹虽未宣之于口,却道尽了龙文区22名退役老兵共同的心声——是这里,为他们找回了“优抚身份”。

  一份残缺档案

  困住老兵半生荣光

  “要是没有这帮同志帮着抽丝剥茧寻找线索,我们的优抚身份到现在都得不到认定。”76岁的黄聪海抚摸着锦旗上烫金的大字,眼眶微微发红。恍惚间,他仿佛又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那时的他还是部队里一名扛着炮栓、喊着响亮番号的年轻士兵,身后站着的,正是如今身边这几位两鬓斑白的老伙计。

  20世纪70年代,黄聪海从原6686部队退役。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的档案因多次辗转变得残缺不全,部队番号、服役时长等关键信息模糊难辨,优抚身份认定成了一块沉甸甸的石头,一直压在他的心头。

  像黄聪海这样的情况,在退役老兵中并非个例。回想起战友聚会时的场景,几位老人围着一张泛黄的集体照,不住地叹气:“身份得不到认定,我和孙子说我年轻时候扛过炮、站过岗,他都不相信。”彼时,他们中部分人因档案不全,迟迟无法通过身份认定,生活上的困顿倒在其次,那份对“军人荣誉”的执念,成了最磨人的牵挂。

  无奈之下,2024年9月,这些退役老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了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事务局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详细了解了情况后,当即表示会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您别急,档案不全,咱就一点点找证据。”当时工作人员的这句话,让大家心里的焦虑消减了大半。

  两条取证路径

  跨越半世纪的“拼图”

  在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档案室里,有几排特殊的卷宗。翻开其中一本,泛黄的信纸、褪色的照片、各种佐证材料的原件、扫描件层层叠叠,像一幅跨越半世纪的“证据拼图”。这些卷宗,是该局用“双轨并行”取证法为老兵们搭建的身份桥梁。

  “正面走访要‘挖’细节,侧面印证得‘串’线索。”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安置股负责人黄建平解释。一方面,他们循着“四下基层”的路径,通过上门走访、面对面座谈等方式,多次深入老兵所在的乡村社区,详细了解其服役经历、历史背景等信息,正面开展调查取证,力求还原事实全貌;另一方面他们积极拓宽佐证渠道,主动联系其他县区甚至省外已完成身份认定战友所在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跨区域协作核实相关信息,进一步收集补充相关旁证材料。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是跨区域协作。当得知退役人员吴和根的老排长在江西吉安定居,且档案完整后,工作人员当即联系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对接相关情况。“对方一开始不相信我们,以为是骗子。”黄建平无奈地笑了笑,当时光是核实单位身份就费了不少功夫,不仅发了正式函件,来回打了十几通电话,还请吴和根的老排长亲自上门解释,对方才放心对接相关材料。

  这样的奔波,绝非个例。同样,为核实退役老兵黄联辉的优抚身份,工作人员多次奔走于龙文及高新区之间,走访其同连队战友,面对面了解情况,并多次联系高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复印相关佐证材料,最终将证据链补充完整,帮助黄联辉通过了审批。

  二十二份认定

  续写“为兵服务”的承诺

  “当听到小黄给我打电话说‘有戏了’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当时那个激动的心情。”吴和根收到了第一笔优抚补助金后,他没舍得花,而是带着几位战友一起定制了一面锦旗。

  “解历史遗留问题 担退役后顾之忧”,锦旗上这简单的两行字,道出了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直面历史遗留问题、主动担当作为的生动实践。

  “我们按照先易后难的程序,分批次解决了他们的优抚身份认定问题,切实做到了应解决全部解决。”黄建平介绍,目前,22名退役老兵已顺利拿到了上级下拨的优抚补助金和医疗补助金。

  22份认定背后,是22个家庭的笑容——有人用优抚补助金给老伴买了新轮椅,有人拿着优待证给孙子讲当年军营的故事,有人则把优待证装裱起来,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我们多跑一公里,老兵就少一分遗憾。”龙文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姚跃辉看着墙上的一面面锦旗如是说。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档案室的卷宗上,也照在办事大厅里“退役军人优先”的指示牌上,在这里,一场跨越半世纪的“身份寻回”行动,仍在继续。

  ⊙漳州融媒记者 李润

  通讯员 张小惠 文/供图

责任编辑/洪乐敏

 

 
标签: 漳州中山公园

相关资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