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漳州要闻 > 漳州新闻

名中医张永华治失眠有高招

来源:漳州头条  时间:2025-08-22   作者:吕芙蓉

  顾脾胃、调阴阳、重情志 

名中医张永华治失眠有高招

  坐诊中的张永华

  昨日,浙江省名中医张永华应漳州市委、市政府“圆山计划”邀请,再次来到片仔癀名医馆芗江分馆坐诊,将坐诊至8月24日。

  张永华是全国第一批中医药优秀临床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深耕中西医结合领域40余年,在失眠焦虑、脾胃肝病治疗上成果丰硕;曾担任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副院长、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等职,牵头组建睡眠医学团队、成立杭州市睡眠障碍诊治中心,推动浙江省睡眠医学发展。2024年起,张永华多次来漳坐诊。

  张永华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其家族中医渊源深厚。他的外祖父及外叔公在上世纪30至40年代行医浙北,因医术高超、“一贴见效”,被赞誉为“臧一贴”。他们留下的众多临证医案和仁心仁术的家风,对张永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家族的熏陶下,张永华自幼便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翻阅家中留存的中医书籍和医案。1979年高考时,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浙江中医学院,被录取后,从医生涯正式开启。

  大学期间,张永华刻苦学习,不仅深入钻研中医经典,还系统学习西医知识,打下了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他主动跟诊朱承汉、吴士彦等多位中医名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84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长兴中医院,主动跟随浙北名医谭兆林到偏远农村为病人服务。在农村的三年里,他一人身兼数职,既是医生,又是护士、药师,通过一根针、一把药,救治了许多基层百姓。

  1987年,张永华前往天津中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天津名医邵祖燕。邵祖燕从肝论治脾胃病、重视情志对脾胃肝病的影响,对他的学术思想影响颇深。1990年研究生毕业后,张永华进入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后改名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在这里,张永华迅速成长,三年后担任肝胆研究室主任,主攻脾胃肝胆病。

  2009年底,张永华调任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该院是国内著名的精神病专科医院,这成为他转攻睡眠医学的新起点。“精神心理的临床思维模式与中医有诸多相似之处。”张永华说,他发现中医中药在失眠障碍等睡眠疾病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后,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创建了中医门诊,并于此基础上成立了杭州市睡眠障碍诊治中心,开展睡眠医学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多年来,张永华对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的掌握,让他对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理解更深刻,更能体会到中医“形神合一、恬淡虚无、治病先治心”等哲理。由此,张永华创立了情志辩证理论,巧妙地将情志因素与疾病治疗相结合。他提出“顾脾胃、调阴阳、重情志”的观点,强调在治疗疾病时要注重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位被失眠折磨了十余年的50多岁女性患者,是张永华在漳州坐诊时印象较为深刻的患者。多年来,她四处求医问药,吃了很多中药,却始终未能摆脱失眠的困扰,常常彻夜难眠,烦躁不堪,同时,她还伴随有胃疼的症状。“这是一名比较典型的患者。”张永华告诉记者,她的症状并非个例,在接诊过的70%左右的患者身上,失眠、胃疼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其实是相互影响的。通过张永华开具的中药方,并结合情志疏导进行治疗后,患者已经能够安然入睡,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在治疗手段上,张永华善于运用中医传统疗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他深知中西医各有所长,注重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漳州融媒记者 林昕蓉 文/供图

责任编辑: 陈晓云 孟庆昊

 
标签: 漳州大学

相关资讯: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