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基底面积和占地面积是房地产中常用的两个指标,但很多人对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存在一定的混淆。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一、建筑基底面积
建筑基底面积是指建筑物接触地面的自然层建筑外墙或结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和基础外轮廓范围内的面积不同,建筑基底面积是建筑物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投影面积。
二、占地面积
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的简称,包括建设项目全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占地面积。计算建筑占地面积时,可以考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竖直墙的外围地面部分以及整个建筑物竖直向地面投影范围部分。
三、计算方法
计算用地面积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将建筑物所占土地的真实面积计算出来,包括建筑物底下的部分。在计算过程中,可以将楼面的建设面积平分至各个建设单位上。对于瓦屋,计算过程中要用瓦檐的外展滴水线;对于普通的混合结构,计算用地面积的时候要算入排水沟。
另一种计算方法是以建筑物外墙的外延作为标准,计算它占用的横向比例。这种计算方法适用于规划建筑物的间距,一般在计算楼盘容积率时使用。
还有一种较为科学的计算方法是按照建筑物外墙的投影进行计算。虽然与前面两种方法存在争议,但在规划用地面积时,许多规划师都会采用这种计算方法。
建筑基底面积和占地面积是房地产中常用的指标,但它们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建筑基底面积是建筑物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的投影面积,而占地面积是指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的简称。计算这两个指标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
建筑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