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在此背景下,住房保障工作的重心也将逐步从大规模新建保障性住房,转向对存量项目的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管理。为深刻把握、主动适应形势变化,亟须打通规划建设、供应管理、运营管理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覆盖保障性住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协同管理机制。
面对城市发展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如何系统推动住房保障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省深圳市积极开展相关探索与实践,加快推进相关研究工作。据深圳市住房保障署相关负责人介绍,深圳市以保障性住房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十项创新攻坚任务研究课题已经顺利开题,正处于进一步深化研究阶段。
去年,深圳市住房保障署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总体工作思路和努力方向,即转变工作角色,当好全市保障性住房的“大管家”;转变工作方式,加快构建保障房全周期、全链条管理体系;转变工作作风,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和积极性。开展十项课题立足于推动实现“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的建设目标,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系统推进住房保障工作转型,是加快实现“三个转变”的重要支撑与实践路径。
课题涵盖住房保障领域的业务优化、综合管理、外联共建三大板块,具体包括建设项目综合协调、封闭流转服务机制、配租配售服务机制、项目资产有效管理、运营模式创新探索、小区综合治理机制、基于预算管理的资金计划统筹机制、业务全链条信息化智慧化、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优化以及打造住房保障“生态圈”体系等。
“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在应对住房保障领域的实际问题方面,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课题聚焦社会治理与社区融合,重点围绕当前保障性住房中存在的邻里关系协调、有序退出机制、物业服务费动态调整、电动自行车规范管理、房屋侵占防范等一系列现实问题,系统探索治理模式的优化路径与制度机制的完善方向,旨在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深圳市住房保障署工作人员、保障性住房小区综合治理机制研究课题负责人表示,形成的成果有望为构建保障性住房小区长效治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据了解,深圳市住房保障署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推动成立了“综合调研组”,领导干部坚持以调查研究思维开展工作,牢牢把握“五个一”工作法,即找准一个问题、研究一个课题、形成一篇报告、建立一套机制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一批干部。今年年初,课题“揭榜挂帅”仪式启动,按照“主动请缨、组织优选、沙场点将”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各岗位“揭榜”干部年龄、经历、专业特长、能力素质等情况,综合比选,点将挂帅。7月,深圳市住房保障署组织召开开题报告会,邀请住房保障领域的专家,为课题研究进行把脉问诊、拓宽思路、校准方向。
“当前,住房保障工作需以全生命周期思维统筹住房规划、建设、分配、运维等各环节,以智慧化、智能化手段提升管理效能与服务精度。面对这些新形势、新环境、新挑战,我们亟须在政策研究、制度创新等方面深化探索,十项创新攻坚任务课题研究开启了市住房保障署青年干部以课题研究引领实践创新、以制度突破破解发展难题的尝试。”深圳市住房保障署署长王德响表示,将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因地制宜发展保障性住房”的要求,加快课题研究相关工作,为全市住房保障工作提供方向性支持与技术性支撑,推动保障性住房在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