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心田村幸福院,中医阁里的银针已开始舞动,而临近正午的宝善村,幸福食堂的香气正飘向街头巷尾。这两处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我县农村幸福院“一院一品”标杆建设的生动注脚,让乡村老人的晚年生活暖意融融。
近日,清晨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心田村幸福院的院落里,这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一派祥和景象。老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围坐桌旁打牌,有的在画桌上挥毫泼墨,还有的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家常,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尽显悠然自得。与这轻松惬意的氛围不同,幸福院内的小小中医阁里却是忙碌不停,坂仔镇卫生院院长林志城正专注地为一位老人检查身体,他一边仔细按压老人的腰部,一边询问着症状。随后,他拿出银针,精准地刺入老人的穴位,进行中医治疗。
坂仔镇卫生院院长林志城:基本上我是两周来一次巡诊。每次来巡诊的时候,病人基本不低于十个。通过手法或者针刺或者艾灸或者拔罐,基本上是不用去吃药就可以解决他(们)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像这位老人,他今天马上就来这边等我了,而且这个也是我比较经常处理的一个病人,所以他的症状我很清楚。
中医阁的贴心服务,像一股暖流浸润着老人们的心田,赢得了大家发自心底的认可与赞誉,不少老人逢人便夸这里的诊疗既专业又暖心。村民林月华就是这里的常客。
心田村村民林月华:我每次都会来这边看病,还叫了许多人一起来,每个人他都会治,都医治得特别好。
村民赖元坤提起中医阁更是赞不绝口,言语间满是对这份贴心服务的认可与感激,仿佛每一次来这里接受理疗,都是一次身心的愉悦洗礼。
心田村村民赖元坤:我一星期会来两三趟,来这里写写字,有时候来检查一下身体。我们镇卫生院的院长经常来(帮我们)做检查,经常来这里做一些理疗。我全身检查一遍,整个人都舒服起来。很好,有这个幸福院很好。镇上也很关心,特别是镇里的领导都会经常来。
时间悄然来到中午,宝善村幸福院的大食堂前已经排起了小长龙。老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食堂窗口,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着午餐。有的老人选好餐后,找了个座位坐下,和身边的老伙计边吃边聊;有的老人则提着打包好的饭菜,慢悠悠地往家走。食堂里飘出的饭菜香让人垂涎欲滴,丰盛而健康的午餐让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
宝善村老人儿子张英龙:平常我工作也是很忙,我母亲在这边吃饭,就餐也很营养,很新鲜,我们也比较放心。
宝善村幸福院食堂负责人周丽娜:我们提供堂食与送餐服务,主要是考虑到村里很多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像很多独居、孤寡、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面临困难:做不到、吃不好、缺陪伴。他们独自做饭、买菜,膳食单一化,而且长期独自用餐,精神上也很孤独。堂食可以提供给他们相聚交流的空间,大家一起吃饭、聊天不再孤独。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尤其是失能老人,送餐上门能够确保他们吃上热乎的饭菜,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在菜品方面,周丽娜表示食堂花了不少心思平衡吃饱与吃好,每餐都是四菜一汤,保证老人能够摄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同时,食堂还会定期收集老人的反馈,根据他们的口味偏好和意见来调整菜品,并且严格把控食材的采购,与正规供货商合作,保障食品安全,让老人吃得放心又满意,真正做到吃饱又吃好。
宝善村幸福院食堂负责人周丽娜:“接下来,我们希望能和中医保健深度合作,定期邀请中医师来给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养生讲座,结合饮食和中医保健,全方位守护老人健康。在文化活动方面,也会组织更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戏曲表演、手工制作等,满足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他们在我们大食堂不仅吃得好,还能过得充实快乐,真正实现‘食有所依、老有所乐’”。
宝善村幸福院的大食堂和心田村幸福院的中医阁只是我县农村幸福院发展的典型之一。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积极打造示范标杆农村幸福院,为农村老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平和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负责人赖敏玲:在打造‘一院一品’标杆过程中,县民政局引导各幸福院立足自身实际,挖掘区域特色,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服务品牌,推动形成多元并存、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县15个乡镇示范点已全部开展四助服务并实施常态化助餐。接下来在农村幸福院的持续提升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以(让)老年人满意、放心为目标,重点围绕多元筹资、可持续运营和品质提升目标,深化助餐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幸福院实现长效化、可持续运营。
如今,我县的农村幸福院已经成为老人们幸福生活的乐园,在这里,老人们不仅能够得到生活上的照料,更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