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区与集美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为郭坑镇汐浦村淡水养殖产业注入科技力量——
养虾村来了“虾博士”
⊙张小惠 文/供图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师生在虾塘旁忙碌
早晨七点,几名年轻人出现在龙文区郭坑镇汐浦村连片的虾塘旁。这些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学生小心地将称好重、分好类的饲料投放到实验塘对应的12个养殖箱中,仔细观察鱼苗虾苗的活动状态,并记录在“生长档案”上。在完成水样采集后,他们回到村里的临时实验室,进行后续的水质检测与病原分析工作。
这批学生于今年8月底入驻汐浦村,他们和团队导师计划用3个月的时间完成实践研究与成果转化,将科研数据变成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
“我们近期的课题,是验证这款自主研发的‘后生元’生物饲料对罗氏沼虾生长的影响。”团队负责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孙云章指着手中的一罐黄色粉末介绍,他将这款产品比作鱼虾的“酸奶”:“这是一款功能性饲料,含有芽孢杆菌等有益菌群,能帮助鱼虾调节肠道菌群、抑制病原菌,还能有效促进营养吸收。”
孙云章透露,“后生元”生物饲料最早在石斑鱼养殖中取得良好效果,此次团队进驻汐浦村,正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及拓展其应用范围,助力养殖户降本增效。
“汐浦村主要养殖罗氏沼虾、加州鲈、淡水石斑,我们目前的研究也是围绕着这三个品种展开的。”在孙云章看来,汐浦村毗邻九龙江北溪,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淡水养殖条件得天独厚,这也为团队的研究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集美大学水产学院与汐浦村的“缘分”由来已久。
汐浦村全村超四分之一的村民从事淡水养殖业,年产值4000万元,其中罗氏沼虾养殖尤为突出,村子也于2023年获评福建省“一村一品”专业村。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品种选择、病害防控、饲料使用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难题,养殖户仅凭自身经验难以解决,迫切需要集中的技术指导。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龙文区科协及农业农村局积极牵线搭桥,精准匹配汐浦村的产业需求与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技术优势,于2024年促成双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更推动“龙文区罗氏沼虾科技小院”规划,配齐了科研设备设施、办公场所及食宿保障,为合作搭建长效载体。
于是,一支由集美大学水产学院多名专家教授及研究生团队组成的“智囊团”,为村民们带来了育种、养殖、病害防控的全套“硬核”技术支持,为汐浦村的生态养殖提供了持续性、全链条的支撑:针对养殖户最头疼的技术难题,先后开展多场技术培训,从罗氏沼虾品种特性讲解,到常见病害的快速识别与防控技巧,再到生物饲料的科学投喂,专家们用通俗语言将专业知识传递给村民;培训之外,学生们走村、入户、到塘口,面对面为养殖户讲解日常养殖的注意事项,并提供pH值、氨氮含量检测,病原分析等服务,真正把技术服务送到养殖户“心坎上”。
“以前用药凭经验半猜半试,现在有专家团队把脉开方、对症下药,更加精准!”罗氏沼虾养殖户陈瑞敏的感慨,道出了不少村民的心声。
如今,在科技的加持下,汐浦村的淡水养殖正朝着更科学、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孙云章表示,团队将继续以科技小院为依托,整合多领域专家资源,优化现有技术成果,让产学研合作成为推动汐浦村产业振兴的持久动力,让“虾博士”的技术,真正变成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责任编辑:邓文忠 徐镜正 周媛婷